![]()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鸡副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不运动,在24小时的培养物中呈短杆状或球杆状,而培养48-60小时。
(一)病原:鸡副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不运动,在24小时的培养物中呈短杆状或球杆状,而培养48-60小时,发生退化出现碎片和不整齐形状。本菌生长要求较严格,分离培养需要用鲜血琼脂。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在宿主体外很快会死亡。用玻片凝集试验可将其分为A、B、C三个血清型,其中A、C两型有致病力,各型之间只有微弱的交叉保护作用。
(二)症状物剖检:病鸡食欲下降,流鼻涕,喷嚏,甩头,鼻腔和鼻窦有粘液性分泌物,发出难闻的臭味,分泌物干燥后鼻孔周围有结痂。眼结膜发炎,眼脸水肿、粘连,一侧或两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脸部水肿,严重的整个头部肿大,有时发生肺炎和气囊炎。
(三)防治:应加强饲养管理,消除不良诱因,合理调配饲料,应有足量的维生素A。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可减少传播。预防接种可用A型和C型二价灭活苗,在疫区鸡只在35-40日龄进行首免,110-120日龄再加强免疫一次,可保护整个产蛋周期不发病。治疗本病多种抗菌药物有效,但常不能根治,停药后常复发,不能消除带菌状态。链霉素(成鸡15-20万单位/只)、庆大霉素(2000-3000单位/只)连用3天可明显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