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种蛋不同,孵化温度也不同。要想提高鹅种蛋孵化率,对于种蛋保存和孵化过程中的温度管理至关重要,如何控制种蛋孵化温度种蛋孵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般控制种蛋孵化温度有以下几个方法:
1.孵化操作中温度的掌控
保持适宜、 稳定的室温。尽可能使孵化室温度保持在 22~26℃, 以简化最适孵化温度的定温。保证孵化温度计的准确性。用标准温度计校正孵化温度计(包括“门表”温度计及水银导电温度计), 并贴上温差标记。 注意防止温度计移位, 以免造成胚胎在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下发育, 影响生长。
确定适合本地和孵化器类型的孵化温度。依本地区的气候及入孵季节、 种蛋类型、 胚胎发育、 出雏状况 (有无出雏高峰、 雏鸡状况)和孵化效果 (孵化率和健雏率)等, 因地、 因时制宜, 确定适合本地区和孵化器类型的最适孵化温度。尤其是新孵化器的前3~4 批或大修后的孵化器, 需要校正温度计, 测定孵化器里的温差, 求其平均温度。然后将控温水银导电表的孵化给温调至 37. 8℃ (或变温孵化, 或按孵化器厂家推荐的温度),试孵 1~2 批。另外, 室温多变或变化太大以及孵化效果不稳定时,都应根据胚胎发育 (主要标准是 5 胚龄 “黑眼” , 10~11 胚龄 “合拢” , 17 胚龄 “封门” )和孵化效果, 调整孵化温度。
2.掌握孵化温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 孵化不能生搬硬套 “恒温” 、 “变温” 孵化给温方案或孵化器厂家推荐的孵化温度。 其结果有时孵化效果很好, 但有时却很差, 不能做到稳产高产。
第二,采用分批入孵方法。注意新、 老胚蛋在孵化器中插花放置,不仅有助于调温和提高胚胎发育整齐度, 还能使活动转蛋架重力平衡。在出雏器出雏时, 应根据情况适当降低孵化温度, 以利于出雏。
第三 孵化器温差大, 将严重影响孵化效果, 也给孵化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如孵化器温差过大, 应及时查明原因 (包括检查电热管的瓦数及布局), 并在入孵前解决好。如温差较大, 最好采用 “变温” 孵化制度, 并在照蛋和移盘时做对角倒盘, 必要时还可以增加倒盘次数,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胚胎发育不齐。
第四, 缸孵法的 “三起三落” 给温法。认为孵化第一胚龄是关键, 如应给予鸡胚温度为 39. 4℃, 鸡胚3 胚龄和 7 胚龄应 2 次降温,如给温 37. 2℃,鸡胚11~12 胚龄,可孵化温度要降低 (36. 9℃),鸡胚15~16 胚龄,要提高孵化温度 (如给鸡胚温度在39. 7℃)。孵化期采用这种给温方法, 有的是由孵缸这一特定孵具决定的, 有的是由孵化操作所决定的。但有的缺乏科学的依据。 “三起三落” 给温法不适合机械电孵法,因种蛋之间的距离显然比缸孵法大得多,而且有鼓风设备,温度均匀,所以不存在 “面蛋” 、 “边蛋” 与 “心蛋” 的温度差别, 即使无鼓风设备的 “平箱” 孵化、 温室架孵化等传统孵化法, 也不例外。 实际上江浙一带缸孵法也不是完全按 “三起三落” 给温, 他们主要是结合胚胎发育的 “长相” , 尤其是抓住第五胚龄 “黑眼” 、 第十胚龄 “合拢” 和第十七胚龄 “封门” 3 个主要发育特征给温。 因此, 传统孵化法, 也不能生搬硬套 “三起三落” 的给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