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疾病防控
  • 禽病诊治
  •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措施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2-04  发布者:佚名  共阅426次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疮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般发生于2~5月龄,肉鸡可早在45日龄。发病率约5%~10%,严重时达30%~40%,甚至60%。180~200日龄产蛋鸡仍有发生,有的零星出现,严重的全群发玻本病发病特点主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肿大,形成肿瘤。
        1 临床症状
        ①噬内脏型:表现精神萎顿、蹲伏、运动失调和腹泻等症状。
        ②眼型(少见):主要表现一侧眼失明,瞳孔缩小,边缘不整齐,虹膜退色,从正常的黄色变为灰青色混浊。
        ③皮肤型:颈、躯干和腿部毛囊肿大,呈结节状。大小如黄豆至拇指。
        ④神经型:表现消瘦,运动失调,眼瞳孔缩小,虹膜退色步态拘谨,半瘫或全瘫。其中以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劈叉”姿势最典型。还有的病鸡出现低头、伸颈、歪颈或素囊胀大、喘、翼下垂等异常现象。
        2 流行特点
        鸡最易感,年龄越小越易感,通常多出现在2~5月龄的鸡群;雌鸡比雄鸡易感。不同品种的鸡对本病的抵抗力及感染后发病率有一定差异,一般认为肉鸡易感性大于蛋鸡,来航鸡易感性大于本地鸡。一些应激因素、饲养管理不良、维生素A缺乏、鸡球虫的存在等均可增加发玻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鸡群不论直接或间接接触都能传播病毒。病毒可通过空气、病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传播,皮肤的羽囊上皮是含病毒最多的部位,病鸡身上脱落下来的羽毛屑含有很多病毒,一旦被鸡吸入或吃入都能感染发玻此外吸血昆虫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3 病理变化
        内脏型者肝、脾、肾明显肿大,其上散布或多或少,大小不等的乳白色肿瘤结节。肿瘤切面呈油脂状。卵巢肿瘤如肉团,有的卵巢肿大,肉样,失去皱褶,原始卵泡少或消失。大者如核桃、似肉团。腺胃肿厚,乳头消失,粘膜坏死小肠粘膜肿瘤性白斑腺胃肿火、壁厚,粘膜乳头多融合成大的结节。有的病例尚可见肌肉肿瘤,心、肺肿瘤和小肠粘膜肿瘤性白斑。一侧坐骨神经肿粗神经型者多见一侧神经(如腰荐神经、坐骨神 经)肿粗,少数病例见迷走神经肿粗。
        4 症状及病变
        根据鸡的损害部位和症状不同,分为神经型、内脏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有时病鸡呈混合型发玻神经型主要发生于3~4月龄鸡群,死亡率1%~3%,病鸡表现运动障碍,一肢或双肢发生不完全麻痹,步态不稳或不能行走,有时呈典型劈叉式姿势;或者出现翅膀下垂、斜颈、张口呼吸、下痢等症状。内脏型主要发生于肉鸡,蛋鸡也有发生。50~70日龄鸡较多见,死亡率一般为25%~30%,有时可达60%以上。病鸡精神委顿、不食、突然死亡,肿瘤发病率高,可在短期内集中死亡或分散在数周内死亡。眼型病鸡眼睑肿胀,一侧或两侧眼睛失明,眼常闭合;虹膜受损害后正常色素消失,呈锯齿状及弥漫的灰白色。皮肤型病鸡毛囊出现小结节或脂状物,最早见于颈部、腿部及两翅,以后遍及全身皮肤。
        5 防治措施
        ①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立即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②不从发病鸡场引进鸡。严格检疫引进鸡;全进全出,避免不同日龄鸡混养于同一鸡舍。
        ③定期检疫,淘汰病鸡,净化鸡场
        ④选用双价苗或三价苗免疫,加强免疫保护力。首免后进行二次免疫,在7~10日龄或18~21日龄进行补免,以防止母源抗体干扰,弥补1日龄免疫缺陷。此法作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
        6 注意事项
        ①同源母源抗体对细胞结合性和非细胞结合性疫苗有干扰作用。非细胞结合性疫苗,如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易被母源抗体所中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三:1.细胞结合性疫苗代替非细胞结合性疫苗。2.增加疫苗的剂量,以补偿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3.种鸡免疫要有选择地应用疫苗,子代应接种不同血清型的疫苗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
        ②防止MDV野毒早朝感染。雏鸡出壳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需要12~15天时间才能建立充分的免疫作用。在此期间极易感染外界环境中的MDV野毒,致MD免疫失败。因此,育雏室进雏前应彻底清扫、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并空舍1--2周,育雏前期、尤其是前2周内最好采取封闭式饲养,以防感染。
        ③做好疫苗的保存、稀释和接种。购买疫苗后应严格按说明书上的要求保存和运送。使用时要用相应的稀释液进行稀释,现用现配。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稀释好的疫苗放置冰浴中。疫苗一经稀释应在1小时内用完。
        ④科学选用疫苗。在马力克氏病发病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的鸡场或怀疑有超强毒力的MDV存在时,可更换疫苗种类,选用双价苗或多价苗。
        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如饲养密度大,饲料发霉变质,鸡舍通风不良,饲料营养水平差等)。
        ⑥防止早期其他病原体(如传染性腔上囊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鸡传染性贫血因子、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等)干扰MD疫苗的免疫作用。特别是在疫苗的免疫保护力尚未建立前,这些病原体可导致MD免疫失败。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