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我国鸭子的品种比较多,饲养方式也比较灵活多变,在一些农村有宽阔的稻田,非常有利于鸭的生长。在农村的养殖户就将鸭放到到稻田养,不过在稻田饲养鸭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其放养时间和鸭密度,具体情况如下
我国各地实施稻鸭共作技术的步骤基本类似,一般包括田块的选择与准备,水稻和鸭子品种的选用与准备,防护网与鸭棚的准备,水稻的移栽与鸭子的投放(雏鸭的训水,放养的时间、密度),稻鸭共作的田间管理和鸭子的饲喂,鸭子的回收和水稻的收获等主要过程。当然各地由于季节和稻作制度的不同,在种养模式的具体技术上亦略有不同。密度,早稻每亩2.0~2.2万穴,常规早稻基本苗12~13万,杂交早稻8~10万,晚稻1.8~2.0万穴,常规晚稻基本苗10.5~11.5万。鸭子育雏期18~20天,早稻栽后15天,中晚稻栽后12天放入鸭子,每亩放鸭12~20只。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推广稻鸭共作技术时确定的放鸭数量为,常规稻田每亩放养7~13只,早期栽插的水稻田则为6~7只。华南农业大学在广东省增城市的示范应用中每亩放鸭25只左右,在秧苗抛植12天左右放鸭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