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安卡拉病又名禽心包积液综合症,以心包积液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目前正流行于全国各地。由于该病之前在我国鲜有发生,故而国内关于该病的研究较少,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该病的流行情况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流行情况
目前我国养禽业正呈区域性、散发流行,它的发病死亡率肉鸡在20%-80%之间,典型过程是在3周出现死亡,在4、5周有4-8天死亡高峰,在种鸡和产蛋鸡群中死亡率较低。
二、病因与病原
关于该病的病原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研究人员倾向于腺病毒,但可能还有其它病毒参与。腺病毒可能是该病的病原,但可能还有其它病毒参与;临床传染性贫血(CIAV)和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的协同作用才能致病。该病原可在鸡群中水平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
不过关于该病的病因及其病原可以确定的是:
1、该病的病原即使不是腺病毒,但与鸡腺病毒有一定关系。
2、病毒主要储存在肝脏。
3、该病的发生是建立在有免疫抑制病和霉菌毒素中毒的基础前提下。
4、该病扩散能力强,极易在鸡群和鸡场间传播,康复鸡群对再感染有免疫力。
三、临床特征
1、发病急,死亡快,以至家禽临死前仍很活泼,毫无病态;
2、不论大小,均可发病死亡,死亡率10%-80%;
3、3-6周龄为高发日龄,2-11周龄(15—80日龄)为常发日龄,1周龄以内及15周龄以外一般不发生,但是也见有产蛋鸡发病的,死亡率低;
4、患禽对热应激高度敏感。
四、剖检变化
1、心脏:心肌柔软,心包积有淡黄色清亮透明的渗出液;
2、肝脏:肝脏肿大、变色,有坏死点;心脏和肝脏出现多发性局灶坏死,伴有单核细胞浸润。在肝细胞中有嗜碱性包涵体,可能有胰腺坏死和肌胃糜烂等病变。
3、脾脏:无明显病变;
4、肺脏:普遍水肿,挤压有泡沫,纤维化程度高(表现出有呼吸道症状);
5、肾脏:部分病例出现肾脏肿大伴有肾小管扩张;
6、法氏囊:肿胀、充血;由于可能伴发传染性贫血(CIAV),可能表现出法氏囊内有渗出物、出血,胸腿肌出血,易误诊为法氏囊病。同时可见。
7、骨髓:大腿骨骨髓颜色变浅变淡,造血功能下降,液化程度高(正常骨髓呈暗红色,充满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