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猪长期采食量下降会使猪越来越消瘦抵抗力下降。所以养猪户不得不了解猪采食量的常识以备后用。实际中影响猪采食速度和采食数量的因素很多。但是从饲喂饲料来说,造成朱采食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饲料本身的适口性;二是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1.饲料的消化率
饲料的消化率是决定采食量的根本因素,这一点目前在生产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从理论上说,猪的采食量主要取决于胃肠道的排空速度。而胃肠道的排空速度与胃肠道的蠕动节律与饲料的消化吸收速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饲料原料消化率比较低时,为了进一步消化,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会相对延长,这将影响到胃肠道的排空速度,进而影响采食量。
2.饲料的适口性
理论上讲,适口性是一种饲料或日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是动物在觅食、定位和采食过程中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饲料或饲粮的综合反应。适口性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采食量。
动物具有天生的对特定饲料的喜好或者厌恶。而这种特定的喜好或者厌恶,则来自于过去的采食经历。动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可能将饲料的某种风味、滋味或者气味与某种愉快或者不适的感觉联系在一起,进而产生对该种饲料的喜好或者厌恶。
国内外的大量资料证实,幼龄动物最易养成对特定饲料质地和气味的喜好或者厌恶,而且这种喜好或者厌恶可能伴随其一生。
乳仔猪是如何养成对某种饲料的喜好或者厌恶的呢?在理论界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涉及到生理学和心理学等很多因素。从国外的一些资料来看,如果在母猪料和仔猪料中添加同种的香味剂,该种香味剂对仔猪的采食量与日增重有时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而单纯在仔猪料中添加香味剂往往效果不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不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如下推测。在哺乳期,乳猪会闻到母猪料的味道。而这种味道在其生命后期,可能会使其想起童年时与母亲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进而对特定饲料的香味产生愉悦的感觉,从而增加采食量。
与香味剂不同的另一类风味物质为甜味剂。其作用效果在行业内基本上得到了认可。但在使用过程中,究竟应当添加到多大量,使用甜味剂后是否应当使用糖类物质。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饲料的甜度并不是越甜越好。但究竟应当甜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目前还不清楚,只能通过饲养试验和人的经验来确定。由于饲养试验费时费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饲料生产出来以后,往往是依靠品尝来确定料的甜度。但人与猪在生理上存在很大差异。人的味蕾数量远远低于猪和狗的味蕾数。因此,在味觉器官方面,猪比人更灵敏。当人感觉到饲料有些甜时,猪可能就会感觉到很甜。人感觉比叫苦,猪可能就会感觉非常苦。
饲料中使用甜味剂后,是否应当再添加糖类物质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总体来说,糖精钠的甜度效果与糖类物质的自然甜度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糖类物质的自然甜度效果还是要优于糖精钠的甜度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糖精钠的后苦味;二是糖精钠的甜度效果与料的饲喂形式有关。如果是湿拌料或者潮拌料,糖精钠类物质在入口之前有一个充分的溶解时间,其使用效果要好于干粉料。但以上的观点也只是一些逻辑上的推测,或者只是一些经验,在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验证之前,非常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