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禽类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病原寄生于多种鹑、鸡的消化道,造成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的病变,又称传染性盲肠肝炎;因发病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头部颜色发紫,因而又称黑头病。本病以侵害火鸡为主(其他家禽易感性不高),呈世界性分布。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都有此病的报道。本文报道西昌市郊某火鸡场的一起自然暴发的火鸡组织滴虫病及预治初探试验结果。
l. 发病情况
此火鸡场于2010年6月20日利用原蛋鸡的房舍与场地饲养火鸡,自38日龄开始发病,在以后40d中,共发病352只,发病率占火鸡总数750只的46.9%;淘汰73只,死亡186只,死亡率为52.8%。
1.1 临床症状病
火鸡精神沉郁,或昏睡,羽毛蓬乱,鸡冠呈暗黑色,行走如踩高跷步态、两翅下垂,低头缩脖,闭目、头弯于翅内,常卧地蜷缩,或呆立一隅,明显消瘦;下痢,粪便呈浅黄色或硫磺色,带有泡沫和白色尿酸盐沉淀,严重病例带有暗红色的血凝块;厌食,渴欲增加,重者食欲废绝,倒地不起,衰竭而毙。
1.2 病理剖检
剖检病火鸡8只和自然死亡鸡30只。病变主要限于盲肠与肝脏。盲肠病变多数在一侧(32例),少数为两侧(6例)。病变的盲肠肿大,肠壁明显增厚。由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使盲肠异常膨大。肠腔内容物恶臭,呈黄白色乳酪状,3例因渗出物干酪化后,已形成了一种干燥坚硬、干酪样的盲肠肠芯,堵塞整个肠管。5例含有血凝块,剥去或刮去内容物,粘膜表面凸凹不平,有斑状出血,或溃疡。肝脏肿大,肝表面散布圆形或椭圆形的坏死灶,其界面清晰,中央稍凹,呈黄白色,或微带绿色,直径约在0.3~0.8cm;部分病灶呈花斑状,此由若干坏死灶融合所致。
2.实验室诊断
2.1 病原学
检查采用刚扑杀或刚死亡火鸡的盲肠粘膜刮取物,用温生理盐水稀释混匀,滴于载玻上制作悬液标本,立即在保温的显微镜台上观察,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圆型的虫体,以其特有的急速旋转或钟摆状态运动,虫体一端有鞭毛(时隐时现),若维持在30~40。C还可见到虫体的伪足。无菌采取肝脾病料作微生物学分离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2.2 病理组织学
观察取肝脏及盲肠组织,以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虫体聚集在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之间,常常成簇出现,或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空泡中,如皮、成纤维细胞、平滑肌。虫体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有较强的嗜伊红性,整个胞浆被染成红色,偶见蓝染的染色质及小空泡,有些虫体具有一段蓝染的边缘,测出125个虫体的直径约5.0~10.Olxm,平均7.271xm。盲肠肠芯呈无形的嗜伊红物质,其间散有浅蓝色小颗粒,局部堆积坏死的上皮细胞、变形的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大量纤维素。肝脏的坏死病灶由若干坏死中心融合而成,在坏死中心,正常肝组织结构消失,肝细胞空泡化,仅残留紊乱的丝网状构造;或崩解凝固,显现为嗜伊红的片块状。
3. 疗效实验
3.1试验设计
将存活的383只火鸡分成2组。第1组为不显临床症状的鸡群,共290只,在原鸡舍饲养;第2组为有l临床症状的病群,共93只,隔离饲养。第1组鸡群作预防试验,用甲硝哒唑(商品名灭200ppm(0.02%)剂量混入饲料自然采食投服,3次/d,给药3d为一疗程,停药3d后,开始下一疗程,连用5个疗程。第2组作治疗试验,用甲硝哒唑按250ppm(0.025%)剂量混入饲料自然采食投服,对少食或拒食的病鸡采取人工强制性灌服甲硝哒唑粉悬浮液(1.25%),每只lml(即0.12591只),3次/d,疗程与第l组相同。
3.2结果观察
3.2.1 第l组火鸡群自然投药预防后,未见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鸡出现,预防效果为100%,而在试验前,每日均有病鸡出现。
3.2.2第2组发病火鸡群经治疗基本控制了死。治疗期间,93只病鸡除8只病情严重在短期内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疗效为91.4%,而在试验前,都有死亡发生,最多死14只/d。
3.2.3经治疗后,鸡群的健康状况改善,下痢停止,采食量增加,精神好转,增重显著。投药前试验火鸡群3月龄平均体重为2.16kg,用药后40d称重,平均体重达4.38kg,平均增重2.22kg。
4. 讨论与小结
火鸡组织滴虫病侵害多种鸡形目的禽类,其中以火鸡的组织滴虫病最为严重,病变常为不可逆过程,死亡率最高。Farmer和Stephenson(1949)曾报道,饲养在被病鸡污染的场地的火鸡有89%的发病率及70%的死亡率。近年来,群发性的鸡、火鸡组织滴虫病在各地陆续报道,对其预防应予足够的重视。本次西昌市郊某火鸡场自然暴发病例,以生前排出特征性硫磺色粪便、剖检肝脏典型坏死灶及盲肠的干酪样肠芯和肿大变化、实验室虫体检查为依据,确诊为火鸡组织滴虫病。
我国目前许多鸡场仍停留在老药的使用,如用呋喃唑酮、磺胺药类治疗组织滴虫病,收效甚微,或无疗效。作者在使用甲硝哒唑之前,曾先后分别用400—600ppm呋喃唑酮、4000ppm磺胺嘧啶、敌菌净和白痢灵等药物混入饲料投服,及用高锰酸钾稀溶液(0.1%)交替饮服均不能控制病情的蔓延。通过试用甲硝哒唑200ppm混料自然采食投服,预防效果达到了100%;250ppm混料自然采食投服,并结合人工灌服甲硝哒唑粉悬浮液(1.25%),使大多数病鸡尤其重要病鸡免除死亡,并逐渐恢复健康,平均增重效果显著。此试验初步证明,甲硝哒唑对火鸡组织滴虫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