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诊断:长鼻分咽线虫,虫体乳白色,雄虫长7~8.3毫米。雌虫长9~10.2毫米,体前背部、腹部、腹面各有2条波浪形饰带,雄虫尾卷曲。虫卵呈椭圆形,卵壳厚,排出的虫卵已含有幼虫。虫卵被甲壳动物-鼠妇(俗称草鞋底、潮虫)吞食后,4天内从卵壳钻出,在鼠妇体腔组织内发育成第3期幼虫,此期幼虫具有感染性。当鸽吞食了含幼虫的鼠妇后,幼虫在鸽体内破壳而出,在腺胃经27天发育为成虫。幼鸽感染本病后,症状较重,即使食欲良好,也表现消瘦、贫血,体重下降,严重的衰弱死亡。由于虫体寄生于腺胃粘膜,使粘膜软化,因钻孔而形成溃烂,组织增生,形成久不愈合的溃疡。剖检病尸鸽的腺胃,轻轻刮去粘膜上的粘液,可见到虫体。见到虫体或生前从粪便中检出虫卵,皆可确诊(虫卵很难查到)。
防治:为了预防本病,应保持鸽舍干燥,地面平整,使鼠妇无栖息之地。夏秋季节经常对地面进行消毒,使之清洁卫生。
治疗用左旋咪哇,每公斤体重30~40毫克,1次灌服,每天1次;由于虫体固着在粘膜上。需连用2~3天。对病鸽及驱虫的鸽子的粪便,要进行堆积发酵或其它无害化处理方法,防止造成新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