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多种病型的总称,也是在养鸡户中常见、多发、死亡率高、危害大的一种疾病。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进入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湿度高,大肠杆菌病高发,养鸡户应特别重视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1. 病因分析
1.1 舍内有害气体浓度高,秋季昼夜温差大,饲养密度高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大量聚积,由于有害气体的刺激,损伤了上呼吸道粘膜,使气管丧失了对异物的净化功能,在肺脏和气囊内着床繁衍,并向全身扩散,即产生菌血症和败血症。
1.2 忽视消毒消毒是养鸡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之一。而在养鸡生产中,对这一环节重视不够,操作不严,只知表面消毒,没有从根本上对大、小环境及用具,包括进出车辆进行消毒,消毒时间间隔过长,并经常使用一种消毒药。鸡出栏后,仅进行简单的冲洗,而没有全面彻底消毒就再次进雏,致使形成恶性循环。
1.3 环境卫生不良粪便清理不及时,无固定的场地,被雨水冲刷后随处乱淌,污染水源和环境。
1.4 缺乏用药知识,盲目用药用药剂量不足或过大,有的养鸡户甚至用药一天不见效便马上更换,这样做不但不能控制疾病,反而使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又破坏了体内正常的菌群。据专家研究和某些地区的药敏实验,可供选择的抗生素越来越少,抗生素的耐药率越来越高。
1.5 大肠杆菌本身的原因致使该病难以根除
1.5.1 致病血清型多目前根据血清型鉴定及各地报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在我国已达50多种,山东也达17多种。
1.5.2 传播途径多疫苗接种、换料、运输、转群、断喙、交配、饮水、垫料、环境变化、空气、车辆等都易导致大肠杆菌的发生。
1.5.3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多目前,大肠杆菌单独发病少,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菌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除混合感染外,还有继发感染,如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出血性肠炎等,当上述病毒感染达到一定数量时,鸡群抵抗力下降,形成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多,传播途径广,所表现的症状类型也不一样,如雏鸡脐炎型、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眼型、肿头、输卵管腹膜炎型等。
2. 症状与剖检变化
2.1 雏鸡脐炎型雏鸡因脐部受大肠杆菌感染引起脐部发炎变黑,脐孔闭合不全,腹部膨大下垂,肛门上粘附恶臭的绿色或灰白样水样便,昏睡。2-3日龄开始死亡,7日龄左右死亡较多,14d之内陆续死亡。耐过的生长发育受阻。剖检肝肿大呈黄色,肠道有出血性炎症。
2.2 关节炎型病鸡关节肿胀(多见于跗关节)呈跛行或前冲后退姿势。剖检腿肌出血,关节积液增多。
2.3 急性败血型突然死亡,仰地或卧地,两腿伸直、颈部发软,剖检肝肿大、表面散布出血点,肠粘膜弥漫性出血。
2.4 慢性大肠杆菌病患鸡消瘦、冠尖黑紫,爪干。剖检肝脏、心脏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膜包裹。
2.5 青年鸡症状多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排黄白色稀便。有的表现腿部肿胀。剖检主要表现胸气囊发炎混浊并有干酪样物,肠粘膜出血。
2.6 产蛋鸡症状出现产蛋量下降,鸡冠发白或发紫,腹部增大,排黄白色稀便,也有突然死亡现象。剖检体内有黄色恶臭的液体或卵黄,脏器表面覆盖一层淡黄色凝固的纤维性渗出物,肠浆膜散布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卵泡变性,如时间长,有凝固的硬块,输卵管炎。
3. 防制措施
3.1 保温与通风夜间注意保温,还要使空气流通,南北或东西窗口不要对流。
3.2 强化卫生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勤清粪便,定期鸡舍消毒,经常更换消毒药。鸡出栏后,对鸡舍、用具要彻底清扫、冲洗,喷洒消毒药或熏蒸消毒。
3.3 搞好免疫接种大肠杆菌多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可行的免疫程序。目前常用的大肠杆菌苗有多价苗和亚单位灭活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从生产实际中看,采用自家菌苗预防效果更好。
3.4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日粮,辅以多种抗应激物质,添加酶制剂或益生素,调整肠道有益菌群,增强机体抵抗力。保证充足清洁饮水,在饮水中加入适当无毒无残留的消毒药物定期饮用。
3.5 进行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如环丙沙星、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不同地区的不同菌株对同一药物敏感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不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有关。若无药敏实验条件,选择以前没有用过的药物和新药,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或穿梭使用。在使用西药的同时,选用中药,如三黄汤 ( 黄连100g、黄柏100g、大黄50g)加地榆100g、当归100g、白芍100g,煎汁10000g,供1000只仔鸡饮用5-7d为一疗程,对败血症有较好疗效。三黄汤加味丹参、地榆各100g,供1000只仔鸡服用,5-7d为一疗程,隔3-5d再用一个疗程,对慢性大肠杆菌病疗效较好。使用中药治疗还能解决禽肉药残超标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
3.6 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可投喂克拉西林或舒巴坦钠—氨苄西林(氨舒林)。1000kg水加1g氨舒林,连喂3d因克拉维酸或舒巴坦钠能破坏大肠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从而恢复大肠杆菌抗生素的敏感性,达到扑灭大肠杆菌的目的。
总之,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秋季应重视大肠杆菌的防治,要搞好环境卫生,做好基础免疫,饲喂全价日粮辅以酶制剂或益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在选用西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