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动物有机体的代谢是将生物体内部和外部之间营养物质通过一系列同化与异化,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实现生命活动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确保生命机体的延续、发展和进化。
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尽管家禽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非常复杂,且有条不紊,非常协调地进行着,但养禽业受到特种禽舍建筑结构,管理设施和制度,内外理化生物学环境困告辞,日粮配合,饲养方法及对营养要求等一系列生产流程的严格控制和支配,有时营养代谢的某些方面或某一环节会发生障碍,如日粮中某种营养物质缺乏、不足则导致营养代谢机能的不全,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
营养代谢包手括糖、脂肪和蛋白质(氨基酸)代谢障碍;矿物质、水、盐代谢紊乱;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其特点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病程多有神经症状和酸中毒,体温偏低及虫期诊断较困难等。
一、营养代谢病的病原
1.日粮配合不当
日粮里缺乏某种(某些)营养物质或含量不足,比例不当,消化吸收率和营养价值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蛋白质品质差,氨基酸不全,维生素和有效磷含量偏低,假冒伪劣产品的饲料和霉变,没有严格按照不同品种的不同生理阶段喂给其相应的全价日粮,饲料分析监测制度不健全等。
2.饲料中抗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拮抗因子)的作用
(1)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如豆科植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抑制胰脏机能,从而导致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受阻。因此家禽不能饲喂生大豆之类的籽实、生榨的豆饼、豆渣等,这些需经加热处理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破坏后方可饲用。
(2)降低矿物质的溶解、吸收和利用,如草酸(菠菜中含量较高)和植酸,可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和植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
(3)使某些维生素破坏或增加需要量,如大豆里含有脂氧化酶,能氧化破坏胡萝卜素。
3.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
生长发育期的幼禽,产蛋高峰期和育肥期的家禽,发热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应激反应,疫苗注射,过热,过冷等逆境下对某些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应增加。
4.污染因素
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农药化肥、霉菌以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当等,对畜牧业的危害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者直接引起中毒,轻者往往引起消化机能障碍,促使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和蔓延。
5.磺胺、抗生素的影响
日粮中添加磺胺、抗生素等药物时用量大,用药时间长,导致肠道菌群的变化,一些对机体有益的细菌被抑制,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6.遗传因素
如白来航鸡的隐性基因影响维生素的利用,常导致维生素B2缺乏症。
二、营养代谢病的诊断和防制
营养代谢病多呈慢性经过,典型症状出现较晚,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其诊断除应用常规的调查饲养条件,了解生理状况及生产性能,识别症状、剖检、药物疗效试验等综合分析外,大型集约化养禽场应制订定期监测制度,所括饲料和饮水的监测,中间代谢过程的监测和对禽产品的监测。
1.饲料和饮水
饲料监测的内容主要为配合饲料的各种原材料营养成分的分析,毒物质和掺杂使假的测定。饮水监测主要为毒物质、污染情况以及大肠杆菌的检测。
2.中间代谢过程
主要检测血液和粪尿,如血液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是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的预兆,粪尿中尿酸含量升高为禽痛风的标志。
3.禽产品(肉、蛋)的监测
禽体本身对某些有害物质具有汇集作用,从而在其肉、蛋里含量升高,或使其他营养物质缺乏;种鸡维生素缺乏可导致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弱雏及雏禽的死亡率增加。
以上三种监测应配合进行,互相补充,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早控制营养代谢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