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如下介绍:
自由采食
1.育雏期(0-6周龄):蛋白质18%、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9%、有效磷0.42%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2.生长期(7-12周龄):蛋白质15%、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3.育成期(13-18周龄):蛋白质12%、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其中,含硫氨基酸、赖氨酸及色氨酸的含量分别占饲粮蛋白质的4.3%~4.7%及0.93%。
限饲
1.育雏期(0-6周龄):由于土鸡的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在育雏期不适合采用限饲。蛋白质18%、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9%、有效磷0.42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2.生长一育成期(7-18周龄):在此期间采用对照限饲。蛋白质15%、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 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以自由采食量的70%进行限饲,或者蛋白质13%、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以自由采食量的85%进行限饲,可以减轻生长期体重及其腹脂含量,并延迟性成熟日龄。
产蛋期营养需要量
蛋白质14.5%、代谢能11.34兆焦/公斤、钙3.6%、有效磷0.39%、含硫氨基酸0.45%、赖氨酸0 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蛋鸡26-45周龄营养需要
生理特点:
1、产蛋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2、对钙磷需求比例发生变化;
3、采食量调节能力能够满足鸡只营养需求;
4、机体各项代谢机能维持在很高水平,消化能力强。
营养需要:
1、可以加大杂粕类原料的使用比例,降低饲料成本而不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
2、控制原料中霉变及细菌数量,降低日粮种有害因子对鸡只的不利影响;
3、通过调整饲料营养指标、控制饲料量等措施,限制鸡体的增长,延缓产蛋下降速度。
一、各期生长及营养需要特点
鸡在能量采食方面有自行调节进食量的本能,所以饲粮中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能量与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比例十分重要。能量不足时蛋白质就脱氨供作能量用,能量过多就在体内蓄积脂肪,对生产不利。
(一)雏鸡的生长特点与营养需要
1.雏鸡的生长特点
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雏鸡两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2倍多,6周龄为10倍,8周龄为15倍多。前期生长快,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减慢,要保证满足其营养需要。
羽毛生长快:幼雏的羽毛生长特别快。在三周龄时羽毛为体重的4%,四周龄时增到7%,以后基本保持不变。从孵出到20周龄羽毛要脱换4次,分别在4-5周龄,7-8周龄,12-13周龄,18-20周龄。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0~82%,为肉、蛋的4~5倍。因此,雏鸡对日粮中蛋白质(特别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求高。
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幼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容积小,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道内又缺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饲料能力低,消化力差,所喂饲料须纤维含量低,易消化,否则产生的的热量不能维持生理需要。
敏感性强:各种营养物质缺乏或有毒药物过量,会反应出病理状态。
2.雏鸡的营养需要
能量:幼雏日粮应保证含有规定量的能量。由于鸡能按其能量需要来部分调整采食量,才有可能用一种日粮去饲喂一群大小、发育程度相仿的鸡。在最初五周内幼雏料每千克应含代谢能约2900千卡,需敞开饲喂。平养鸡比笼养鸡活动多,能量需要更多些。
蛋白质:幼雏蛋白质需要量取决于其对正确比例的氨基酸的需要量。因此,日粮不仅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而且必须是优质蛋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参考育成鸡的需要量。
(二)育成鸡的生长发育及营养需要特点
1.生长发育特点
7~8周龄以后,雏鸡已对外界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生长仍很迅速,发育也很旺盛,各种器官发育已趋于健全。此阶段是长骨骼,长肌肉最多的时期,羽毛经几次脱换后出成羽,脂肪沉积随日齿增长而逐渐累积,育成中后期生殖系统开始发育至性成熟。
育成期是发育的关键时期。鸡必须以与该品系相应的速度生长。此阶段的营养需要与幼雏阶段有很大不同。主要区别在于:育成日粮的蛋白质必须比幼雏日粮大大减少,这样不但满足需要,而且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培育出母鸡。
2.育成鸡的需要
能量:应为每千克日粮27000~2850千卡代谢能,但在炎热气候中,采食量下降,不能摄入足够的饲料;在气候寒冷时,鸡又采食太多,增重过快。需注意鸡的采食量。蛋白质:育成期日粮蛋白质的含量应随体重增加而减少,因为育成期小鸡每天蛋白质需要量相当恒定。如果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减少,由于其采食量与日俱增,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超过需要对鸡并无好处,使鸡的培养成本增加。同时,饲料配方必须含有某些氨基酸的最低需要量。
维生素需要量:需要添加13种维生素。由于肠道有合成维生素K的功能,只要不服用抗菌素药物时,就不必考虑添加胆碱,不是必需维生素,其不足可由多余的蛋氨酸转变得到,它对脂溶性维生素有拮抗作用,所以一般预混料中没有考虑。脂溶性维生素在生长鸡的整个阶段一样;B族维生素初期需要量高,后期需要量越来越少。
微量元素需要量:应考虑添加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磺、硒。一般饲料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但由于饲料情况复杂,其利用率的变异很大,所以对某些元素需作部分补充。如铁,按需要量的50%添加,其它元素按需要量从预混料中添加,饲料中无论含量多少,只作为安全量处理。钾、镁在饲料中含量足够雏鸡需要,实践中也很少有缺乏症,不考虑补加。
(三)产蛋鸡的生理及营养需要特点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在开产前一个月鸡每天的采食量几乎不变,直至开产前四天,每天采食量减少20%,并且保持低采食水平至开始产蛋。在开产的最初四天里,粮食每天迅速增加,以后又中等程度增加,直到四周后,在此之后,采食量增加极其缓慢,在开产前2、3周至开产后1周其体重大约增加340~350克,其后体重增加特别缓慢。
2.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能量:产蛋鸡平均每天需代谢能320~350千卡,日粮中应含代市场能2860千卡/千克。产蛋鸡的能量需要随体重、环境温度、产蛋率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温度对能量进食量的影响较大,气候寒冷日粮能量水平不应低于2750千卡/千克。
蛋白质:产蛋初期,大约每天需要19克粗蛋白,其中包括410毫克蛋氨酸和820毫克赖氨酸,才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高的需要。产蛋鸡的蛋白质需要量与产蛋率有密切关系。产蛋日粮中的蛋白质比早期生长所需的18%~20%要低得多。开产前,小母鸡日粮蛋白质只需13%,但当产蛋达高峰时,蛋白质需要量可能高达17~19%;产蛋后期,又防至14%。
调整日粮的蛋白含量可改变蛋的大小。
维生素:大致和生长鸡差不多,但脂溶性维生素需要量比生长鸡多1.5~2.5倍。B族维生素需要量与生长鸡差不多。种母鸡核黄素、吡哆醇(B6)和叶酸需要量都比产蛋鸡高50%,泛酸需要量是产蛋鸡的5倍。这是因为这些维生素不但应满足母鸡产蛋的需要,而且还应有足够的数量贮存于种蛋中,以待孵化时胚胎发育的需要和育雏初期的需要。
矿物质:最易缺乏的是钙、磷,产蛋鸡的需钙量比生长鸡高3~4倍,增加的钙量完全用于蛋壳生长。产蛋鸡饲料中含钙量一般为3%多一点,过多会抑制食欲,缺钙时易出现软骨症、软壳蛋、砂皮蛋,超量时会影响磷、铁、铜、钴、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
在鸡开产前的短时间内,大量钙沉积于长骨中,这一过程发生于开产前二周内,可在预期开产日这前10天增加钙摄入量,磷的摄入量甚低,和生长鸡差不多。总磷太多或太少会影响蛋壳的正常钙化。蛋壳质量差的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粮含磷过多,但日粮总磷偏低又会增加入舍母鸡死亡率。总磷推荐0.5%,其中0.1%-0.2%为无机磷。
种公鸡的营养水平。
繁殖期种公鸡的营养需要量比种母鸡低。采用代谢能2.6-2.9千卡/千克,蛋白质11-12%的饲粮,均对繁殖性能无不良影响,低蛋白饲料反而对维持公鸡的正常体重有利。
采精频繁者,建议采用12-14%的蛋白质饲料,如氨基酸平衡,无需添加任何动物蛋白质饲料。
二、各周龄参考采食量
鸡每天的饲料需要量是以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为根据的,而且,鸡可根据其能量而改变采食量,从而影响蛋白质消耗量。这里给出适中气温,按标准饲养下的平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