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摘要】 蛋鸡在0~42 d这段时间被称为育雏期,在这段时间控制好鸡群的温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保证雏鸡的成活率和健康。基于此,研究在育雏期间,如果控制好鸡群的温度。
如果雏鸡在育雏期期间,由于温度差起伏较大或者出现冷应激的现象,就会导致鸡群的免疫力低下,诱发多种疾病,导致雏鸡死亡或者在产蛋期的时候不能产下优质的蛋,不能使蛋鸡的产蛋率达到高峰值。
1 鸡舍温度控制
温度的控制应该适合鸡群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要控制鸡舍的通风和供暖设备,准确的控制鸡舍的温度,让鸡群在一个合适、稳定、均匀的温度环境里生长发育。
1.1 鸡舍温度符合生理需求 随着生长期的增加,雏鸡需要的适宜温度也在逐步降低,前三天雏鸡需要的温度是35.0~37.0℃, 3 d之后每个星期下降2.0 ℃,最终将雏鸡的适宜温度稳定在22.0~25.0 ℃。雏鸡在第一周生长期,需要的适宜湿度为55%~65%;在第二周生长期,需要的适宜湿度为50%~65%;在第三周生长期,需要把湿度保持在55%左右。在育雏鸡舍温度的设置上,日龄为1 d的将温度设定在38.0 ℃左右;日龄4 d温度设定在34.5 ℃左右;日龄15 d温度设定在30.5 ℃左右;日龄29 d的温度设定在26.5 ℃左右。
1.2 看鸡施温 “看鸡施温”对于育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外界的气候条件与鸡群的饲养密度、鸡舍结构、鸡群的生长期都有很大的关系,每一批鸡的每一个饲养阶段都不是只靠一个程序来控制,所以,需要根据鸡群的实际感受对控制程序进行及时的调整。特别是当外界的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或者雏鸡刚刚接种完免疫疫苗的时候,雏鸡就会产生某些反应,饲养人员就要鸡群发生的变化进行仔细观察。雏鸡在第三周生长期之后没就需要根据鸡群的实际表现对室内的温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鸡群的变化见图1。
2 保证源头上的稳定
2.1 进鸡顺序 鸡群的温度是根据生长期最短的鸡来确定的,所以,鸡群的进鸡顺序应该从锅炉房开始,由远到近的进入鸡舍。
2.2 制定供暖设备温度管理程序 供暖设备的稳定性对鸡舍温度的稳定有直接影响,供暖设备最后选择使用自动控温锅炉或者是加热器,不仅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温度波动,还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 保证空间上均匀
为了保证鸡舍在不同位置都能受到均匀的温度,需要对各组暖气和通风方式进行调整,还要管理鸡舍的漏风部位。鸡舍各面的上下标准温度保持在0.5 ℃之内,前后温度温差保持在1.0 ℃之内。每栋鸡舍悬挂8个以上的温度计,对鸡舍每个部位的温度值,每天都要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温度温差与标准值不符合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在每次调整暖气、风机、进风口的时候,都要对温度的相关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一旦出现温度不均匀现象,立即追究原因解决。
3.1 漏风部位及时补救、确保鸡舍密闭性 鸡群在进鸡舍之前,需要对鸡舍粪沟的插板进行修补,粪沟外要安装帘子,为了挡风,需要在鸡舍后面悬挂门帘;风机如果暂时不需要使用,就必须将风机的入口处用泡沫板密封好。这些措施就可以在对鸡舍进行保温的同时也能起到挡风的作用。
3.2 进鸡之前,对各栋风机的转速进行测定 首先检查风机的皮带有没有松动;然后要实际测定每一栋鸡舍风机的转速,因为风机设备在时间的流失中何有可能会受到老化、磨损的破坏,如果每一栋鸡舍的转速不一致,就会导致鸡舍的温度不同。
3.3 进鸡前、对侧墙的进风口进行维修 进风口的冷空气喷射到鸡舍中央天花板附近,可以与鸡舍里面的热空气相互混合均匀,从而在鸡群当中流动。鸡群在进入鸡舍之前,需要将每一栋鸡舍窗户松动的地方进行检修,因为窗户的松动会改变风口的风向,就不能够将冷空气喷射到鸡舍的中央天花板;然后附近将小窗口气对流的角度调整好,这样可以将凉风吹过中央天花板之后直接就能吹到对面,如果冷风直接吹向鸡群,就会很容易受到冷应激。
3.4 校对室内温度计,使其显示的温度准确 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很多生产管理者经常会对鸡舍内的温度进行忽略,由于温度计不能及时的、准确的显示出温度,这就会导致生产管理者出现错误的判断,对鸡群的健康生长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 结语
在有一定规模的育雏鸡场,为了使鸡群在前期获得良好的健康生长,就需要对鸡舍使用集中供暖的供暖设备,通过控制锅炉温度来准确控制鸡舍温度的稳定。在鸡群进入鸡舍之前,需要给供暖设备制定一个温度程序,然后对鸡舍里面的相关设施和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如检查各个鸡舍的风机转速,调整各个鸡舍的窗户的角度,稳定鸡群的温度,这样才能确保鸡群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