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秋冬季节易流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养殖户采取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1流行病学
鸡痘的病原为禽痘病毒,是一种比较大的痘病毒,从皮肤病灶脱落下来的干痘痂,它的毒力可以保存几个月之久。常用的消毒药物10min可以杀死病毒。鸡痘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体内曰有些情况下,断喙也会成为鸡痘发病的起因。有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传带病毒,蚊虫体内带毒时间可以维持10-30d。秋季如果湿热多雨,蚊子较多,会加速该病的传染。
2临床表现
鸡痘的潜伏期大约4-10d,根据症状和病变的部位,可以分为皮肤型尧白喉型和混合型三种。
2.1皮肤型鸡痘
多发生于蚊虫活动猖獗的夏秋季节,病变发生在无毛和少毛区,如鸡冠尧内垂尧脸部尧鼻孔和眼围等处,生成一种疣状的痘子。病鸡最初是在大专,兽医师皮肤上产生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结节迅速增大并呈黄色,与邻近的结节互相融合,形成干燥尧粗糙尧棕褐色的大结痂,突出在皮肤表面。皮肤型鸡痘一般无全身性症状,很少死亡。但在严重的病鸡(尤其是幼鸡),可见精神萎靡,食欲消失,甚至引起死亡。若痘长在眼上,则眼流泪,怕光,眼睑粘连甚至失明。
2.2白喉型鸡痘
即黏膜型,多见于冬季,病变发生在口腔,咽喉,气管黏膜上。先是黏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小结节,以后小结节迅速扩大和互相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黏膜表面,所以称作鸡白喉。如果把这层假膜撕去,下面即露出一个红色的出血溃疡病灶。病鸡的呼吸和吞咽运动都有障碍,往往作张口呼吸,发出明显的野嘎嘎冶声。由于采食困难,体重迅速减轻,出现全身生长不良,个别鸡会因为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死亡率10-20%左右,严重的可达40-50%。
2.3混合型鸡痘
同时具有皮肤型和白喉型的病变及症状,其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3病理变化
在白喉型鸡痘中可发现位于口腔,咽喉,气管开口处的黏膜有溃疮现象。这些黏膜上的溃疮很难除去,在黏膜上常遗留出血裂口,溃疮往往成长而形成干酪状假膜。肺部偶尔充血,气管呈浑浊状。
4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就可以作出确切诊断。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冠尧肉髯和其他无毛部位的结痂病灶,以及口腔和咽喉部分的白喉样假膜。
5预防
5.1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鸡痘的最可靠方法,使用鸡痘活疫苗进行皮下刺种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适用于7日龄以上的幼雏和不同年龄的鸡,临用时将疫苗稀释50倍,用洁净的钢笔尖或大号缝纫针蘸取疫苗,刺种在鸡的翅膀内侧皮下,每只鸡刺一次。可以在幼雏接种鸡新城疫域系或郁系疫苗时,同时刺种鸡痘疫苗。
接种后注意观察,通常接种后第4日接种部位出现肿起的痘疹,第9日形成痘斑,否则,免疫失败,须重新接种。一般在25日龄左右和80日龄左右各刺种一次。
5.2消灭蚊虫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消灭蚊尧蠓和鸡虱尧鸡螨等。
5.3隔离消毒
及时隔离病鸡,甚至应予淘汰,并彻底消毒场地和用具。
6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对症用药。
(1)大群用药。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按照千分之一的量拌料,连用3-5日。为防继发感染,饲料内应加入阿莫西林。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鸡痘散尧板兰根等,也有一定的疗效。鸡痘散配方为院龙胆草90g,板兰根60g,升麻50g,野菊花80g,甘草20g,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粉,每日成鸡2g/只,均匀拌料,分上下午集中喂服,一般连用3-5日即愈。
(2)对于病重鸡,皮肤型可用镊子剥离痘痂,伤口涂抹碘酊或紫药水曰白喉型可用镊子将黏膜假膜剥离取出,然后再撒上少许野六神丸冶粉,每日1次,连用3日即可。
(3)对于痘斑长在眼睑上,造成眼睑粘连,眼睛流泪的鸡可以采用注射治疗的方法给予个别治疗,用法为院青霉素1支(80万单位),链霉素1支(100万单位),病毒唑2支,地塞米松2支,混匀后肌注。一次配合混匀,可以注射40日龄以下鸡20只,40日龄以上鸡可以注射10只。一般连续注射3-5次,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