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中美贸易“鸡战”至少还要再持续5年
8月2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继续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征收反补贴税,时间为5年,“如果终止反补贴措施,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
根据裁定,针对不同美国企业,中国征收的反补贴税率从4%-4.2%不等,将从8月30日开始执行。
这是持续了近7年之久的中美“肉鸡纷争”中最新的一步。
2009年以前,中国市面上接近九成的进口鸡肉来自美国。由于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鸡肉产品价格十分低廉,尤其是禽副产品,这些产品轻易占据了中国市场,使家禽养殖、饲料、粮食等产业都受到冲击。
“无法否认,美国对白羽鸡的补贴确实高得惊人。”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给记者算了笔账:美国农场玉米价格为每蒲式耳(约合25.4公斤)5.92美元,折合人民币1.48元/公斤,而中国玉米的价格约2.3元/公斤,要比美国玉米高出50%左右。肉鸡饲料中玉米占50%~60%,我国肉鸡饲料的平均价格每吨3300元左右,约合540美元/吨,美国肉鸡饲料的平均价格为380美元/吨。可见美国肉鸡成本比中国低得多。
早在2010年8月29日,商务部就发布公告称,对美国进口的白羽肉鸡实施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期限为5年。之后美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要求在世贸争端解决机制下磋商此案。
2013年9月,世贸组织公布了中美白羽肉鸡争端案件的专家组报告,中方随后对该案件进行再调查,并在2014年7月调整了反补贴和反倾销税率。
不过双方的争端并未就此结束。在去年6月,也就是双反期限即将届满5年前两个月,商务部收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代表国内白羽肉鸡产业提交的反补贴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申请书,认为如果停止反补贴反倾销措施,将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在再度发生,请求商务部裁定维持原有措施。
2015年8月和10月,商务部分别就白羽肉鸡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的期终复审调查分别进行立案。此次公布的继续征收反补贴税就是去年8月期终复审的最终裁定。
与此同时,美国也并未闲着。
今年5月,美国就此行为再度向世贸组织提出了申诉,认为此举未能遵守世贸组织规则,让美国农民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2.6亿磅的鸡肉、火鸡肉和鸡蛋,而在中国未对美国相关厂商执行“双反”前的2009年,该数字为7.29亿磅。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中美之间的“鸡战”短期内还会继续,因为有关中方的反倾销期终复审结果尚未公布。一旦中国继续对美国肉鸡征收双反税,那美国显然还会想出“应对之策”。
互利合作才能走得长远
在中美肉鸡双边谈判中,中国很早就对美国开放了市场,随后大量的美国鸡肉进入中国。但在此之后,美国一直不愿意开放其国内市场,终于开放之后,条件却极为苛刻,比如要求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鸡肉,必须采取从美国进口——在中国加工——再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方式。“中美距离遥远,且不考虑冷冻条件所限,质量如何保障,长距离运输增加的成本也让企业难以承受,对此我们无法接受。”上述人士说。
在中美鸡肉贸易谈判中,中国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但美国基本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美国一直以来从中国市场获益很多,但却只是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而片面对待中国,一些本可以依靠协商解决的贸易分歧,却以美国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疑虑等借口不积极配合。虽然每一个说辞都感觉事出有因,但最后的结果却让人难以接受。“中美之间肉鸡贸易互补基础良好,美国肉鸡出口到中国也很正常。虽然贸易不可能做到完全对等,但贸易合作要想走得长远,互利共赢应该是最好的方式。”上述人士强调。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此前也表示,美国一直以生物安全为由限制中国鸡肉进入美国,这样的单边贸易已经持续几十年了。近十几年来,中国涌现出几十家优秀的白羽肉鸡企业,如果美国依然不对中国开放鸡肉市场,双边仅有的个别肉鸡部位的互补性贸易优势也不会顺利开展,对双边的业者和消费者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