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大山深处的“兽医世家”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4-05  发布者:晓天  共阅1510次
     在连绵起伏的伏牛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兽医世家:父子四人与畜牧兽医结下不解之缘,近50年来,他们翻山越岭走遍十里八乡,为群众义诊家畜家禽200万余头(只),改良畜牧品种50多批次。他们用两代人的坚守,为山区群众的畜禽健康充当着“守护神”。

      从学校教师到山村兽医

      油菜花初开的3月,淅川县大山深处已有了万物复苏的景象。

      在淅川县寺湾镇杜家窑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里,77岁的程良培身边,围坐了一群孩子,他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干了大半辈子兽医的程良培,如今在家“安享晚年”,而他的几个儿子则接过了“接力棒”,承担着为十里八乡山区群众的牲畜看病的任务。

      1961年,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已经在小学教了几年书的程良培被“下放”回家了。在地里干了一年农活后,他所在的村要选派一名村民到县里学习兽医,文化水平要求必须初中毕业,除了村小学的老师,程良培作为唯一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幸运地当上了让人颇有些羡慕的村兽医,因为当时的兽医不用下地干活,生产队还给记最高的工分,每年还会补贴几十斤粮食,往常像这样的好事是轮不到有“成分”问题的程家头上的。

      经过在淅川县西簧、荆紫关等乡镇集中学习和实践后,程良培经过考核,成为一名正式的兽医。因为爱读书钻研,除去以前在培训班里学到的知识外,程良培还从《中兽医学》等书上学到了不少技术和中医疗法,所以很快就医名远扬。而且他在行医过程中,能用中草药单方治好的病症,就给人家说单方,实在不行才打针下药,为经济拮据的村民们省下了不少钱。如此一来,找程良培给家禽、家畜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为牲畜看病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那个时候,看病几乎都要出诊,而出诊只有步行,他所在的寺湾镇是淅川县一个典型的山区镇,全镇29个村大都散布在交通闭塞的群山之中,出诊完全靠步行。单是杜家窑一个村就绵延几公里,而最远的大峪沟村,要连续走上六七个小时才能到。程良培的双脚在陡峭的山路上一走就是40多年,不论黑夜白天,不论雨雪天气。

      “草根兽医”的良心坚守

      1974年大年初一,淅川县程家洼村曹狮子家的牛得了急病来找程良培,他知道如果牛病情不严重人家肯定不会大年初一找上门,所以二话没说就去了。原来牛得了急性肿胀,服了几服草药后便痊愈了。

      从三尺讲台到动辄几十里的山路,也确实让程良培有些吃不消,可同样是农民出身的程良培清楚地知道,牲畜对庄稼人有多重要。“山区的群众靠的就是几头牛几头猪过日子,突发的疾病一旦控制不住,对他们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1989年春天,大峪沟村齐国华家的牛得了慢脾胀,请了几个大夫花了100多元钱都不见效,后来他听说程良培看牛看得最好,就立马请他给牛诊断,他看后开了几服草药,药材都是山楂、黄芩、血参这些老百姓自己就能从山上采到的,没过几天牛就完全好了。来回跑了十几个小时山路的程良培,却没有收齐国华一分钱。后来程良培在大峪沟学校教书时,齐国华特意做了一桌子菜请他到家里吃饭。谈到这些,程良培总说:“那个年代是‘牛比人贵’,人家既然来找你肯定都是要紧病,更是信得过你,就算再远再难也要去啊。咱受点苦,别让人家受损失。”

      在农村,兽医是一个谁都不愿意学的“苦活”。抛却在山区行医的奔波不说,单是兽医的恶劣工作环境和潜在风险就让人望而却步了。在山区,农民养的最多的就是猪、牛、羊、鸡鸭等,牲畜的圈舍与干净向来是沾不上边的,有时去给猪打针,连养殖户自己都不愿往猪圈里进,特别是遇到生性暴烈的牛或者刚下过崽的母猪,人身安全都很难保证。由于农村兽医队伍严重老化,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学兽医技术,为了使农村兽医后继有人,程良培将他的“医术”教给了三个儿子。

      “接力棒”传给下一代

      1988年,54岁的程良培因村小学的需要重新回到学校教书。25岁的大儿子程章全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出诊看病,他结婚后全家搬到了邻近的荆紫关镇,在开磨坊的同时,还继续为周围的群众出诊。程章全以看猪最在行,因为整天在猪圈里出出进进,你几乎看不到他衣服干净的时候。在外打工的儿女们劝他别再干这又脏又累的活,今年已经48岁的程章全仍然不愿放弃,如今在荆紫关镇,要找兽医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随后,二弟程世玉又承担起了寺湾镇兽医的职责,在大山里一干就是8年。后来,程世玉到一家药厂上班。但在其居住的金河镇,他依然是远近闻名的好兽医。兄弟三人中他跟随父亲出诊学习的时间最长,又爱钻研,他的医术很快就得到了十里八乡群众的认可,声名远播。有一次正在外地出差的程世玉接到了养殖户的求诊电话,而他从外地乘车回来最快也得两天,所以他就交代户主去找别的医生,可没想到两天后自己刚回到家,那家人就来找他去给自己家的猪看病。原来是这户人家信不过别的医生,所以一直等到程世玉回来。

      程世玉离开寺湾镇后,附近村子的畜牧防疫救治工作,就由三弟程世娃承担了起来。从程良培学习兽医算起,程家两代人已经在这大山内外奔波了四十多年。如今山里的养殖户没以往那么多了,山区的交通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山高人稀,道路崎岖,有时只能靠步行。每到防疫季节,程世娃每天都要步行30多公里对畜禽进行集中免疫,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尽管每次春防工作的30天时间里,都要磨坏两三双鞋子,但他负责的防疫工作都是100%落实到位。而日渐老迈的程良培,直到2000年以后才不得不停下在这茫茫大山中穿行的脚步。在一些摩托车可以行驶到的村落,遇到疑难杂症,程良培还会让三儿子载着他出诊。

      程世娃高中毕业后原本准备出外务工,但在父亲一再要求下,他决定留下,接过父亲和哥哥们的“接力棒”,当一个山区兽医。当村民们纷纷用外出务工挣来的钱盖起了楼房,而他们一家仍然住在陈旧的瓦房里,一家6口人依靠程良培有限的退休工资和程世娃当防疫员每月的150元工资维持生活。然而即便如此,憨厚朴实的程家人却从没有过任何怨言。

      在近50年的坚守中,程良培父子接力跋山涉水,栉风沐雨,累计诊治家畜家禽200万余头(只),改良畜牧品种50多批次,为10万山区群众的牲畜健康当着“守护神”。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