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危害大
来源:鸡病专业网 发布日期:2011-04-15 发布者:晓天 共阅904次
霉菌是一种真菌,近几年霉菌的污染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在临床上由一种霉菌或一种毒素所造成的危害比较少见。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当这些谷物在收获,采购、运输、储存或者饲料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遇到高温高湿等,就极易产生霉菌毒素。
现把雏鸡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玉米赤霉烯酮的来源及危害
1.1 来源与种类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粉红镰刀菌、窜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这种毒素。李季伦1980年研究发现,许多种农作物如小麦、大豆等植物中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有许多种衍生物,例如7-脱氢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酸、8-羟基玉米赤霉烯酮。同时,植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结构和对生物体的影响与霉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作用是一致的,这也为我们预防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提供了一条途径。
1.2 危害
据中国农大赵继勋教授报道:玉米赤霉烯酮会导致幼小公鸡在15日龄开始出现鸡冠发育过度,甚至打鸣。也曾有试验结果证明,植物雌激素对雄性动物的生殖有重要的影响。王国杰等(1994)报道,给45~56日龄雄性肉仔鸡添喂红三叶草异黄酮,可使其鸡冠重提高63.9%,睾丸重提高34.2%,血清睾酮含量提高35.9%。经睾丸石蜡切片发现:试验组小公鸡曲细精管比对照组明显增大,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提前。
2 基本情况
山东德州一养殖户,饲养5000羽817杂交肉仔鸡,采用立式三层笼养技术,从20~23天,吃料一直不再增加,维持在均衡的水平,大群精神还可以,死亡率不高,怀疑有病毒病感染,投喂多种抗病毒和抗生素药物3天,没有效果,26日龄时,邀笔者就诊。
3 临床症状
大群精神尚好,呼吸道正常,粪中有饲料便,部分拉稀,特征性病变是:大群中很多鸡只鸡冠发育过快,明显的增大、颜色发红和厚度增加。
4 剖检变化
解剖可见气管、肺脏等无可疑病变,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上消化道,嗉囊黏膜明显增厚,被覆一层灰白色斑块状假膜,易刮落。触摸肝脏有橡皮样感觉,颜色发黑,少数病鸡有腺胃黏膜肿胀。
5 诊断
根据临床和解剖症状,初步诊断为多种霉菌毒素中毒,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经后来实验室试剂ELISA快速试剂盒检测,结果证明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超标严重。
6 防治措施
6.1 饲料中添加霉毒必治(霉菌吸附剂),吸附分解毒素。每吨饲料中添加500克。
6.2 饮水中添加信得纳维,每瓶对水1000千克,补充维生素和氨基酸。
6.3 由于是自配料,建议更换饲料原料,特别是玉米。
6.4 用5%葡萄糖饮水,每天饮2小时。
3天后回访,采食量上升,鸡群状态好转,粪便成形。
7 小结
随着气温的升高,雨水增多,一些饲料原性和非饲料原性(如垫料等)感染逐渐增多,由于各种霉菌毒素依其毒性和靶器官的不同会对鸡只造成不同的危害,加上霉菌毒素能引起免疫抑制,容易激发多种疾病,因此要重视它的危害并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主要饲料原料的选择和保存。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