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技术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7-01 发布者:晓天 共阅1077次
一、流行病学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亦称鸭疫里默氏杆菌,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为高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以10~35日龄鸭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主,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本病死亡率较高,一般在50%以上,最高可达80%,是养鸭业威胁最大的疫病之一。
二、临床症状
病鸭初期多表现精神沉郁,缩脖,翅下垂,运动迟缓,离群,嗜睡;常见病鸭仰卧、双腿划动呈游泳状,不食或少食;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眼周围的羽毛常被黏连;排黄白色或淡绿色稀便;双脚软而无力,不愿行走或行动跟不上群。随着病程的延长,呈犬坐姿势,运动失调;声音嘶哑或发不出声。部分鸭腹部膨胀,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两腿伸张,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原地转圈或倒退,最后衰竭而亡。
三、剖检变化
最明显的病变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主要表现:
1、心包膜增厚浑浊,心脏表面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膜与心包黏连,最后出现纤维性渗出物和干酪样物;
2、肝脏肿胀,表面有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纤维素性薄膜,极易剥离;
3、病鸭气囊壁增厚、浑浊,有干酪样渗出物;
4、病程稍长者可见胸部和肝周围皮肤坏死性皮炎,脾脏肿大,小肠肿胀、出血,少数有关节炎;脑部水肿、充血,脑膜有点状出血。
四、病因分析
1、养殖场消毒不及时或消毒不到位;
2、鸭舍简陋、不卫生、潮湿,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不足及蛋白质过低造成本病的发生;
4.3垫草潮湿,被病原菌污染,小鸭脚掌擦伤后而感染。
五、治疗措施
1、将鸭分群,改善饲养环境,同时加强卫生管理,用百毒杀1∶500倍带鸭对场地彻底消毒;
2、 20%的氟苯尼考每克加水5千克,供病鸭自由饮用,每天2次,连用5天。
六预防措施
1、本病以预防为主,以多种血清型制备的菌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7日龄时,每只幼鸭注射传染性浆膜炎菌苗0.5毫升,可起到免疫作用;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保持鸭舍干燥,搞好鸭舍的卫生;
3、从正规种鸭场引进鸭苗,并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4、严格按照肉鸭的生理、生长需要,给肉鸭创造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定期打扫、消毒鸭舍及用具;
5、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预防应激反应;
6、该病极易在病毒性肝炎后继发感染,因此凡是得过病毒性肝炎的幼鸭,都应在饲料中加入对本病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