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季节更替时发病率高,尤以秋转冬时损失更严重,在我国北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发病日龄不定,最早在3日龄的雏鸡中就可以表现,在16周的种鸡也时有报道。但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0~60日龄。
鸡群在发病之前,一般都生长良好,一旦发病,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缩头、垂翅、排白色稀粪、料便,采食量下降,生长不良,病鸡体重比正正常体重下降40%~75%;最后病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耐过鸡大小、体重参差不齐。有些鸡群还表现出严重贫血。有些鸡群表现咳嗽、甩鼻等呼吸道症状。该病病程比较长,一般为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
5~8天为死亡高峰,发病率可达7%~28%,死亡率为4%~50%不等,当有严重继发感染时,死淘率更高,恢复后鸡群生长不良,蛋鸡产蛋无高峰。
引发该病的原因:1、环境应激:早期鸡舍温度过高、舍内湿度过大; 2、开口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多种抗生素连用;3、育雏期间饮用水温度比舍温低于10℃以上;4、营养因素:饲料中盐分过高,导致鸡群饮水量偏高;5、饲料中大原料霉菌含量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