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一、奶牛腐蹄病的治疗方法:奶牛腐蹄病的临床治疗措施
奶牛腐蹄病是指奶牛因指(趾)间皮肤外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化脓性腐败为特征的一种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是奶牛饲养过程中常见的3大疾病之一。患腐蹄病的奶牛会出现蹄变形、跛行、运动困难、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等症状,严重的将被迫淘汰。患腐蹄病的奶牛即使治愈也会缩短其利用年限,因此患腐蹄病的奶牛的淘汰率占总淘汰率的19%,腐蹄病给奶牛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该疾病与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湿度相对较大的南方地区,此病比较常见。
笔者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多次调研,广泛收集资料,并深入养牛场进行检测和数据收集,总结出一套奶牛腐蹄病实用有效的监控防治方法。
治疗以彻底清洗、消炎、止痛、补钙和强心补液等为原则。实际操作中可选择以下1种或几种方法。
1、双氧水疗法 3%双氧水洗净患部,以5%-10%碘酊消毒,高锰酸钾粉包扎,1次/天,直至患部炎症去除结痂为止。
2、高锰酸钾疗法 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患蹄清洗干净,并进行扩创,对于创口较浅的,可将高锰酸钾粉撒在药棉上,敷于患处;对于蹄叉腐烂的,同样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蹄叉清洗干净,然后将高锰酸钾粉撒在药棉上,敷于患处;对较深的瘘管,可将高锰酸钾粉末直接填塞其中,使之与瘘管壁充分接触;外涂5%的碘酊,后用绷带包扎固定,外涂松馏油,2-3天重复处理1次。
3、血竭疗法 将病牛患肢绑定于六柱栏内,离地0.5米左右,用1%高锰酸钾溶液将患蹄清洗干净,整修蹄底将腐烂的腔洞扩创成反漏斗形,扩至健康组织与病变组织的连接处,让其能流出鲜血为止,以高锰酸钾粉填塞创口止血,随后用3%-5%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擦干,再用研碎的血竭撒入创面的患部,撒完后用烧红的烙铁熔融血竭,使之与角质结合,处理完毕用绷带包扎固定,外涂松馏油,以防腐、防潮,隔4-5天检查1次,如未脱落则无需处理,否则,应再补充处理1次。
4、碘片—松节油疗法 将牛肢保定后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然后扩创,将包有磺片的药棉塞入患处,用适量松节油喷在包磺片的药棉上,最后把浸有松节油的药棉塞在外层后用绷带扎牢。
5、对症支持疗法 ①葡萄糖酸钙50克,5%葡萄糖1500毫升静脉注射,VD3150万IU肌注,1次/天,连用7天。②青霉素480万U,链霉素2克,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10天。③重症牛提前停奶,可防止病情恶化,有利机体康复和病情好转。④前期治疗辅以氨基比林肌注止痛,1次/天,有利奶牛食欲好转疼痛厉害者可于蹄部关节处以0.5%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50毫升注射封闭。
6、手术疗法 此法要求先将牛肢固定并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用消毒好的探针量出腐烂部腔洞的深度及蔓延方向,找到接近腔洞顶部外侧适于施术的部位,局部消毒后,用手术切切开2厘米左右的切口,切穿皮肤及肌肉组织,使其通过洞腔最高点通向洞外。创口切开后用金属注射器吸取1%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可见坏死组织及脓块随冲洗液大量排出。冲洗完毕可用棉球在腔洞内反复擦拭,使脓块排出。开始时可对创腔清洗1次/天,随着脓汁的减少,可改为隔天冲洗1次,最后塞上有0.1%雷佛奴尔溶液的纱布条,将布条两端留在洞外,然后缠以药棉纱布绷带,外涂松节油,防止污染,一般脓汁干净后可见到新鲜肉芽生长,隔5天左右,创口会完全愈后。此法主要用于治疗腔洞较深的腐蹄病牛。
7、混合疗法 消炎粉5克、呋喃西林5克、高锰酸钾粉10克,木炭末80克混合备用。将病牛患部用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干净,用配制好的上述药物撒布患处并用绷带包扎。同时,患肢趾部用2%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10毫升进行环状封闭麻醉。一般1次即可治愈。
二、奶牛蹄病及保健
蹄病为奶牛蹄的病理变化过程,包括蹄病和蹄变形。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蹄病指蹄已发生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蹄变形是蹄病的基础,临床表现出蹄病。
1、蹄病发生的原因
与营养的关系 产前精料喂量过多,母牛过于肥胖,产后胎衣下不,子宫炎和酮病瘤胃酸中毒发病增多,而这些疾病可致使蹄病的发生。矿物质缺乏,特别是钙、磷的不足,比例不当,致使钙、磷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骨质疏松症,而导致蹄病的发生。
与圈舍的关系 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在氨的作用下,蹄底角质变性分解呈粉状,故在临床上出现“粉蹄”;炎热多雨季节,牛圈泥泞,粪尿堆积发酵,牛蹄受污物浸渍,角质变软,抵抗力下降,促使蹄病发生;生长期立于水泥地等较硬地面上,可便角质过度磨损,引起蹄底发生严重挫伤;圈舍过小,牛密度过大,奶牛缺少运动,蹄角质过度生长,出现变形、蹄裂。
与管理的关系 修蹄不及时或不修蹄,蹄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异常角质形成,出现蹄变形,则促使蹄病的发生。奶牛集中饲养时环境因素、圈舍运动场不消毒、不清扫,致使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和传播,常会引起蹄病出现,如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锥虫病等。
与遗传育种的关系 在生产实践中,奶牛场可通过淘汰有明显肢蹄缺陷,特别是那些蹄变形严重,经常发生跛行的奶牛及其后代,或使牛群肢蹄状况得到改善。
2、蹄保健的重要性
肉牛蹄的保健是保证奶牛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护蹄不良,牛体质下降,逐渐消瘦,抗病力降低,易感染其他疾病。护蹄良好,可提高牛的利用年限,降低因蹄变形、蹄病造成的淘汰率。护蹄不当不仅导致蹄变形和病变足蹄,同时泌乳量下降,还会影响繁殖能力。
3、护蹄方法
供应平衡日粮,满足奶牛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其中特别注意精粗比、碳氮比和钙磷比。保持圈舍、运动场清洁、干燥,不用炉渣、石子铺运动场。保持蹄部卫生,夏天用清水每日冲洗。建立修蹄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各修一次蹄。坚持用药物浴蹄。浴蹄药物选择3%~5%福尔马林或4%硫酸铜。治蹄方法有喷洒治蹄和浸泡浴蹄。喷洒治蹄,用清水清洗蹄部泥土粪尿等脏物,将药液直接喷洒蹄部,夏秋季每5~7天喷洒一次,冬春季可适当延长时间。浸泡浴蹄,在奶牛必经处设蹄浴池(长3~5米、宽1米、深15厘米),放置药液量为蹄浴池深度,约10厘米,每日过蹄浴池,每周换药液一次。
4、常见蹄病的治疗
腐蹄病的治疗 用0.1%高锰酸钾或10%硫酸铜消毒剂清洗患部,创伤内涂强杀菌剂(5%或10%碘酊)消毒,再用5%或10%碘酊二次消毒,涂高锰酸钾或硫酸铜粉,用松馏油填塞,装蹄绷带,隔2~3日换药一次,一般1~2次即可痊愈。当炎症侵害到蹄冠,系单关节而引起全身症状,可全身用药,400~800万单位青霉素一次肌注,每日两次,连用7日。
蹄叶炎的治疗 继发于乳房炎、子宫炎、酮病等疾病的蹄叶,应着重发病的治疗。对于慢性蹄叶炎,主要保护蹄底角质,修整蹄形,加强饲养管理。肌注抗生素、青霉素250~500万单位,每日两次,七日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