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一)换料遵循的原则 从生产日龄和产蛋阶段上讲,不同日龄、不同产蛋阶段的蛋鸡,对各种营养要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时期或段,必须使用能够满足当前日龄下蛋鸡对营养需要的饲料,营养过高,饲料支出大且浪费,影响经济效益 ; 过低则不能充分发挥蛋鸡在此阶段的最大生长、生产潜力。
生产实践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是 : 6 周龄前使用育雏料(0 ~ 10日龄饲喂强化幼雏料,11 ~ 42 日龄饲喂雏鸡开食料) ; 43 ~ 112 日龄饲喂育成期料 ; 113 日龄至产蛋率达到 5% 前饲喂预产料 ;产蛋率达到5% 以后至产蛋率达到80% 时,要饲喂高峰料。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给育成鸡换料时,不可直接换成产蛋鸡料,也不可突然换料。如果急于一次性换完,而未经过饲喂过渡料,往往会因为蛋白质和钙的含量突然增高,引起鸡群饮水量增加,鸡群会因消化不良而引起下痢。给青年鸡换料, 饲料含钙一般在0. 8% 左右,粗蛋白质在 15. 5% 左右。
从季节上讲,春季气温开始回升,母鸡开始进入产蛋高峰期,要提高日粮的蛋白质、矿物质水平,调整饲料中能量的含量,适当补充维生素 ; 夏季气温高,散热少,采食量减少,要降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并适当增加蛋白含量,提高日粮中钙、磷比例,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热应激的添加剂、调味饲料 ; 冬季蛋鸡逐渐停产并进入休产期,为降低饲养成本,确保安全过冬,日粮应以粗饲料为主,可减少玉米、豆饼等精饲料的比例,增加糠麸类粗饲料,但要保证日粮营养成分全价,保证羽毛的生长和健康,并注意适当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二)换料的适当时机 同样的饲料在不同时间进行更换,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别。因此,换料要把握好时机。通常情况下,在换料时要考虑鸡群的体重大小。
1.在 0 ~ 6 周龄阶段使用育雏料。育雏期体重达标越早,则产蛋性能指标越高,存活率越高。育雏到育成期换料时间基本在 7 周龄(即前 6 周龄使用育雏料) 。如果育雏期鸡的体重未达到应有的标准,要推迟 1 周换料,但是推迟时间最晚不能超过 8 周龄 ; 即便是 8 周龄后体重仍未达标,此时仍要把育雏料更换为育成料。育雏料要求能量维持在 12. 14 兆焦/千克、蛋白含量在 19% 以上。较大规模的蛋鸡场,还可以把 6 周龄前的饲料再次细分,10 日龄前使用强化幼雏料,11 ~ 42 日龄使用雏鸡开食料。
2.在 7 ~ 8 周龄阶段更换过渡料(中鸡料) 。为保证大鸡料在 9周龄顺利过渡,到了 7 ~ 8 周龄,需要使用过渡料(中鸡料) 。过渡料 中, 蛋 白 含 量 在 18% ~ 19% ,这样才能保证蛋鸡到 8 周龄时骨架能得到充分发育,以后骨架自然会长到应有的高度,中鸡料若使用太久(超过 8 周龄) ,会影响后期鸡群体重达标。
3.在 9 ~ 15 周 龄 阶 段 更 换大鸡料。大鸡料要求饲料能量在11. 51 ~ 11. 72 兆焦/千克,粗蛋白 15% 。为了使培育出的小母鸡有较高的采食量,并能尽快达到产蛋高峰及维持较长时间的产蛋高峰期,要保证大鸡料中含有 3% 以上的纤维素。
如果后备鸡达不到标准体重,可在前 4 ~ 7 周时,使用灯光渐减的光照方法 ;提高饲料能量含量 ;使用间歇性油脂喂饲法,每吨日粮中添加 20 千克油脂,喂饲 7 天停7 天,再喂 7 天停 7 天,直到体重达到标准为止 ; 饲喂时采用多次喂饲法,着重在清晨喂饲; 正确断喙;尽量减少免疫接种带来的应激,避免高密度饲养。
实践证明,鸡群开产时,整个鸡群如能普遍达到体重标准,个体生长发育也比较一致,开产的个体比例又比较集中,就能按期达到产蛋高峰、维持较长产蛋高峰期,并可保持全期较高的产蛋量。
4.从16 周龄起更换产前料。16 周龄起要更换使用产前料。到17 周龄, 海兰褐体重达到 1 480 克、海兰灰达到 1 380 克时,为保证鸡群产蛋整齐、避免出现脱肛、产薄壳蛋等现象,在管理上,可以开始增加光照来刺激。
5.产蛋率达到 5% 时,将产前料换成高峰料(18 ~ 19 周龄) 。高峰料要求蛋白在 16. 5% 以上,同时要保证饲料质量稳定,注意在高峰期间密切观察鸡群耗料量、体重、产蛋率和蛋重的变化。
6.从 50 周龄后改换成高峰后期料。50 周龄后,随着产蛋量的减少和鸡只耗料量的增加,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可以使用高峰后期料,要求蛋白在 15. 5% 以上。
(三)换料的方法 换料过程对鸡是一个较大的应激反应,将会影响鸡群采食、体重增重。为减少换料给鸡带来的应激,换料时必须采用渐进式的换料方法。换料至少应有 1 周的过渡时间,例如 : 育雏结束时第 1、2 天供给 2/3 的育雏料+1/3 育成料 ;第 3、4 天供给 1/2育雏料 +1/2 育成料 ;第 5 ~ 7 天供给 1/3 育雏料 +2/3 育成料 ; 1 周后全部使用育成期饲料。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C 、液体多维等,减轻应激反应。同时,换料时最好能每天准确测出只鸡耗料量。通过测定,如果发现采食量减少,要及时采取多匀料、饲喂潮拌料等刺激采食的方法来增加采食量。
此外,要确保换料工作与增加光照同步。开产前更换饲料要与增加光照时间相配合。如果只增加光照时间而不改变饲料,由于光照的刺激,蛋鸡的生殖系统将会提前发育成熟,造成生殖系统与体躯整体发育不协调,鸡群会出现早产、啄癖、全程死亡率上升、产蛋高峰下降等现象,影响蛋鸡全程产蛋量 ;如只更换饲料而不增加光照时间,将会导致鸡群采食营养量相对过剩,大量脂肪在体内积聚,开产时蛋重相对较大,同样也会造成鸡群出现啄癖、死亡率升高,全程产蛋量也低。因此,生产实践中一般可在增加光照 1 周后更换饲料,并且饲料更换时间最晚不得超过 21 周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