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雏,2周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白痢、衰竭、败血症为特征。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或不显症状,病变局限于卵巢、卵泡、输卵管和睾丸;隐性带菌鸡可随粪便排出病菌。因卵巢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种鸡场一旦感染鸡白痢,如果控制和净化不力,其孵化出的雏鸡死亡率升高,严重者高达30% ~40% ,甚至50% ,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进而对后期的产蛋率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1 流行病学
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增强。成年鸡感染常呈慢性或隐性经过。一旦本病传入鸡场,雏鸡的发病率在20% ~40% 左右,如果是新发病的鸡场,其发病率显著增高,有时甚至高达100% ,病死率也比老疫场高。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2 临床症状
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中的症状和经过差异显著。
雏鸡:潜伏期4~5 d,故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5~6 d才出现明显症状。7~10 d后雏鸡群内病雏逐渐增多,在第2周、第3周达高峰。发病雏鸡呈最急性者,无症状迅速死亡;稍缓者,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翼下垂,低头缩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症状;突出症状是下痢,排灰白色稀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病鸡生长缓慢,消瘦,脐孔愈合不良,其周围皮肤易发生溃烂。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膨大;有时可见膝关节发炎,呈跛行症状。病程短的1 d,一般为4~7 d,20 d以上的雏鸡病程较长,3周龄以上发病的极少死亡;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中鸡(育成鸡):该病多发生于40~80 d的鸡,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生此病较网上和育雏笼育雏育成发生的要多。从品种上看,褐羽产褐壳蛋鸡种高。另外育成鸡发病多有应激因素的影响,全群鸡只食欲、精神尚可,总见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食欲差和下痢的鸡只,死亡快。死亡不见高峰而是每天都有,数量不一。该病病程较长,可拖延20~30 d,死亡率可达10% ~20% 。
成年鸡:成年鸡白痢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当鸡群感染率比较高时,可明显影响产蛋率、受精率及孵化率。有的鸡表现鸡冠萎缩,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以后则表现出鸡冠逐渐变小,发绀。病鸡有时下痢。仔细观察鸡群可发现有的鸡寡产或根本不产蛋。极少数病鸡表现精神萎顿,头翅下垂,腹泻,排白色稀粪,产卵停止。有的感染鸡因卵黄囊炎引起腹膜炎,腹膜增生而呈“垂腹”现象,有时成年鸡可呈急性发病。
3 病理变化
雏鸡:在日龄短、发病后很快死亡的雏鸡,病变不明显。
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肿大,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如为败血症死亡时,其他脏器也充血;卵黄吸收不良,外观呈黄绿色,内容物稀薄,严重者卵黄囊破裂,卵黄散落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膜炎;心脏可见坏死或结节,略突出于表面;肝肿大脆弱,肾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盲肠中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在上述器官病变中,以肝的病变最为常见,其次为肺、心、肌胃及盲肠的病变。死于几日龄的病雏,可见出
血性肺炎,稍大的病雏,肝可见有灰黄色结节和灰色肝变,心脏变形,肾肿大淤血,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
育成鸡:突出变化是肝脏肿大、质地脆弱、一触即破,易造成肝破裂,被膜下可见出血点、坏死点;有的则见腹水,脾脏肿大,心包增厚,扩张,心包呈黄色不透明,心肌可见数量不一的黄色坏死灶,严重的心脏变形,变圆;肠道呈卡他性肠炎。
成年鸡:慢性带菌的母鸡,主要变化在卵巢,卵巢皱缩不整,尚未发育或略有发育,输卵管细小;卵泡变形、变色、质地改变,常呈油脂或干酪样,卵黄膜增厚,由于卵巢和输卵管功能失调,有些卵则自输卵管逆行而坠入腹腔,有些则阻塞在输卵管内,引起广泛的卵黄性腹膜炎及腹腔脏器粘连。有时可见亚急性感染鸡,消瘦死亡,心脏肿大变形,见有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呈黄绿色,纤维性渗出物包肝。脾脏易碎,内有坏死灶,肾脏肿大,实质变性。
4 诊断
鸡白痢的诊断主要依据本病在不同年龄鸡群中发生的特点以及病死鸡的主要病理变化,不难做出确切诊断。确诊需要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和鉴定。
5 防治
鸡雏鸡白痢的防治,饲养者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的种类很多,人们曾使用过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痢特灵、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从多年来防治实践和细菌的分离、药敏试验结果看,以下药物是比较好的,如痢特灵(0. 04% 拌料)、氯霉素(0. 1% 拌料)、庆大霉素(2 000~3 000 U/ 只,饮水)及新型喹诺酮类药物。此外还有兽用新霉素防制雏鸡下痢也有很好的效果。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可以说几乎无效。
育成鸡白痢病的治疗要突出一个早字,一旦发现鸡群中病死鸡增多,确诊后立即全群给药,可投与恩诺沙星或氯霉素等药物,先投服5 d后间隔2~3 d再投喂5 d,目的是使新发病例得到有效控制,制止疫情的蔓延扩大;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不良因素对鸡群的影响,可以大大缩短病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建议使用的药物:①0. 02% 呋喃唑酮作饮水,或在雏鸡粉料中按0. 02% 比例拌入呋喃唑酮;②氯霉素、庆大霉素、氟甲砜霉素、新霉素、安普霉素、氟苯尼考、沙拉沙星及阿莫西林。用药物预防应防止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一味加大药物剂量达到防治目的。应该考虑到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在上述药物给药时除痢特灵投喂时间可长一些(连喂7 d,停药3 d后再投喂5~7
d),其他药物只需投药4~5 d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近些年来微生物制剂开始在畜牧业中应用,有的徽生物制剂在防治畜禽下痢有较好效果,具有安全、无毒、不产生副作用,细菌不产生抗药性及价廉等特点,常用的有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