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雏禽孵化在现代化养禽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欲获得健康合格的雏禽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种禽、种蛋和孵化环节的管理。
一、种蛋受精率的高低是决定孵化率的前提
种禽饲喂中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满足种禽正常生长发育和产蛋的营养需要,维持良好的种用体况,新种禽,以确保优质精液的来源。并防止疾病的发生。加强对种公禽的选择,并保持适当的雌雄比例。
二、确保入孵前种蛋的质量
根据种蛋的来源、蛋重、蛋形、蛋壳质量以及蛋的清洁度严格按照种蛋标准挑选。种蛋最好在产出后3~4h内入孵,最长不能超过7天。种蛋储存的环境要清洁卫生,掌握好温度、湿度及通风换气等环境条件。入孵前要进行熏蒸消毒。
三、保证适宜的孵化条件
种蛋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孵化成雏。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孵化机类型的差异、种蛋的遗传品质、入孵蛋的数量等因素,正确掌握适宜的孵化温度和湿度,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以及翻蛋、凉蛋技术是孵化成功的前提。在实际生产要特别注意“看胎施温”,通过照蛋以判断孵化温度的高低(以鸡为例,看胎施温的口诀是:3天预检“蚊虫”清,4天“蜘蛛”把壳叮,5天正好是“起珠”,第一阶段即完成;6天“双珠”已出现,七沉八浮背“把边”,9天“发起”长得猛,稳住温度实要紧,11天前全“合拢”,第二阶段即完成;此后变化不明显,血管加粗色渐深,17天时已“封门”,第三阶段亦完成;后期蛋温渐增高,眼皮感温显重要;两种方法配合好,孵化效果会更好)。保持孵化场和孵化机内的空气新鲜、清洁。抓住孵化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时期,即孵化前期(1~7d)注意保温,孵化后期(鸡18~21d,鸭24~28d,鹅26~31d)重视通风。
四、合理设计孵化流程,严格执行消毒程序
孵化室设计要合理,种蛋质检、储存、消毒、孵化、出雏、存雏及发雏实行隔离操作,种蛋按一个顺序流向,以减少环节交叉带来疾病重复感染的机会。保持孵化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孵化室的环境和孵化器具进行消毒。种蛋在集蛋后和入孵前应认真进行熏蒸消毒,转盘后出雏机内也要进行熏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