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视点
  • 收储虽易 救市亦难 养猪业如何自救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5-28  发布者:佚名  共阅742次

      春回大地,日暖人心。时节的转换为人们带来了浓浓绿意,万物也开启了争奇斗艳的模式,出现一片生机。但是这一美景却未能让养殖产业感受到温暖,猪价跌落,猪市低迷,养猪人的心被冷到冰点。养猪产业遭遇如此困境,此时此刻,养猪业迫切需要走出疲软状态,稳定猪市,让养殖市场走向良性发展状态。

      近年冻猪肉收储情况

     
      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在收购之前,猪粮比价已经连续4周低于盈亏平衡预警点,生猪价格跌落非常严重,收储后,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有所抑制,猪价有了合理的回升。

     
      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布国家将启动冻猪肉收储的政策,收购前,生猪价格较往年跌落严重,猪粮比价下降至5.01∶1,生猪产业亏损严重,收储后,生猪市场明显出现好转,生猪价格止跌上涨,2010年6月21日~6月27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价格比4月初提高4.3%。


      2011年,国内生猪市场整体态势发展平稳,未出现大涨大落的现象,因此未实施冻猪肉收储政策。

       2012年,受生猪产能偏高、供大于求、季节性的原因,5月,猪粮比价已经连续4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生猪市场状况不容乐观,随即国家六部委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收购后,生猪价格下跌幅度逐渐收窄,并出现小幅回升。

       2013年5月,国家在猪粮比价连续四周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之后,立刻启动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从往年国家启动的冻猪肉收储政策可以看出,当生猪价格处于低于盈亏平衡点的生死存亡时刻,冻猪肉收储预警预案就会被果断的实施,而且都有效扭转了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对生猪市场起到了提振作用,减轻了生猪养殖户的压力。

     
      2014年冻猪肉收储的启动
      2014年生猪市场与往年相比,亦存在多种问题,据统计2月28日,全国出栏瘦肉型生猪价格均价至11.75元/千克,较2013年同期13.86元/千克跌15%;猪肉价格至20元/千克,较2013年同期23.83元/千克跌16%;三元仔猪均价20.12元/千克,同比跌21%;母猪均价1460元/头,同比跌15%。全国猪料比价为3.58:1,猪粮比价4.93:1,同比分别跌16%、16%。全国玉米、小麦麸、配合料价分别为2.32元/千克、2.09元/千克、3.19元/千克斤左右。养殖户拿到豆粕零售价4.2元/千克,玉米、配合料价同比分别跌1.69%、3.19%。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国猪价在市场交投上继续低位徘徊,在菜市场上,猪肉价格甚至比大蒜、生姜的价格还要低,市场丧失了价格优势,加之玉米等成本居高不下和屠宰场持续压价收购,致使部分养殖户已无法承受亏损,纷纷忍痛准备退出养殖业。

     
      现阶段,“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笼罩着生猪产业,猪粮比价跌破了盈亏平衡点,在猪市如此疲软时,2014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在全国多个省份同时开展收储,共收储6.5万吨。收储预案启动后,四川、安徽、山西等多个省份积极响应,为拯救猪市努力着。


      拯救猪市,还需自救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轮“猪周期”始于2011年,生猪价飙升至历史新高的每500克10.5元。一时间,养猪业成为“富矿”,各路资本纷纷逐利养猪场,像IT业网易老板丁磊养猪,美国某投资银行投入两三亿美元到中国养猪,武汉钢铁公司投入两三百亿元养猪等。那几年,养猪行业成了一片热土,除了跨行业资本竞相涌入外,不少农民也都加入了养猪行业,生猪存栏量急速上涨。但暴涨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持续两年的低迷。2013年12月中旬以来,生猪价格回落速度较快,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旺季不旺”现象。面对产能过剩的生猪市场,国家出台并启动了冻猪肉收储预案。那么,冻猪肉收储计划的实施,对生猪市场有什么样的利好呢?


      2009年至今,记录在案的国家冻猪肉收储共有10次,规模一般在4万吨~10万吨之间,数量最大的一次为2009年6月,共收储29万吨。出于维持物价稳定,保护并平衡养殖户、屠宰企业的利益考虑,猪肉收储是国家干预农产品价格的重要手段,也是辅助生猪产业调节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


      1、冻猪肉收储短期内有利于市场发展


      从历史经验看,虽然收储事件本身对猪价的影响较小,但由于依靠国家调控手段增加了猪肉的“需求”,因此在收储政策出台前后,猪价会出现一定上涨。


      2、猪市的低迷必然会影响到养猪企业的利益


      对于一些企业和养猪场而言,持续走低的猪价会可能会造成企业发展走向困境,甚至是破产,而冻猪肉收储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的压力,让企业从容不迫的来应对猪市的变化,并通过一定的科学创新方法走出困境,从而很好实现公司的转型升级。


      3、本轮收储对猪价的影响


      从目前各地收储情况来看,黑龙江省生猪价格在连续下跌17周后止跌回升,4月7日~4月9日,黑龙江省活猪平均价格10.50元/千克,与上周比增长1.39%。但是,由于收储规模占国内总消费量水平极低(一般为0.1%~0.2%),短期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生猪、猪肉供大于求的形势,因此对猪价(包括生猪价格、猪肉价格)的中长期影响非常有限。从全国情况来看,除了受国家储备肉利好消息支撑提振几天有所反弹之外,其他日子都基本延续着下滑态势。


      生猪市场的产能过剩结果,对生猪产业产生了震荡性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出台也未能够拯救猪市,反而不利淘汰过剩产能,那么,对于冻猪肉收储计划的实施,又有怎样的声音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谢扬分析称,当前猪肉价格升降周期已经大大缩短,形成猪肉价格下降的原因,一方面与近几年散养户减少过快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大户增长过快有关系。猪肉价格的持续回落,其根本原因是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居高不下,产能明显过剩。如果猪肉价格不进一步下降,淘汰过剩产能的时机仍然会被推迟,猪肉价格就不可能出现实质性的回升。对于猪肉价格“跌跌不休”的情况,政府最好静观其变,因为猪肉价格升降周期缩短与政策干预不无关系,如果在区域上有短缺情况可以通过政府的调运来解决。


      “以前猪肉价格上涨,政府就抑制物价,现在猪肉价格下降,政府也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才对--要么不管,要么就管到底。”行业专家认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不应偏心。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目前要警惕的是“猪周期”,这其实是一种经济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周期性的猪肉价格变化怪圈,“为了平稳猪肉价格,要充分发挥国家收储的作用”。


      企业负责人江少光则表示,国家相关的补贴政策并没有覆盖到全部养殖户和企业,即便覆盖到了,要落实到位也很难。


      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愈看来,有效稳定猪肉价格要 “多管齐下”,既要政府采取收储、放储等调控办法,更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运用生猪期货等市场手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启动冻猪收储预案,是在猪价跌落幅度大,猪市出现危机时,为维持猪市的稳定,利用行政干预的手段进行的一种具体的有操作性的干预市场政策。从收储量和时间点来说,国家开始重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了”,2014年收储量6.5万吨明显减少,而且是在猪粮比价跌落至红色预警区域才出台了收储政策。因此,解决生猪产能过剩的根本性策略还是需要靠市场自身来调节,将决定权交给市场,让市场去合理配置资源。


      如何自救:


      1、中国生猪养殖业关键还要走规模化、品牌化的转型升级之路。一方面,应通过并购重组或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区域性或全国性的中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进行有计划地生产和销售,减弱小型养殖厂或散户盲目地增减养殖量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农业部、商业部等相关部门要加大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力度,比如牵头或鼓励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信息监控或预测系统,对行业走势给出比较权威的信息或咨询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养殖户也要吸取经验和教训,要重点做好养殖管理、生猪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工作。


      2、实行订单生产,实现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紧密对接。政府应为散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建设高度透明的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辅助以猪肉收储、生猪保险、疏通销售渠道等扶持措施。


      3、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将探索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的政策,借鉴并引入外国“目标价格”政策来破解“猪周期”怪圈,让市场发挥主要调控作用。


      4、借力于生猪期货这一形式,改变养殖产业交易模式,扭转市场调节带来的产能过剩,破解猪周期。

     

     

      他山之石

     


      美国:产业链稳定利益公平

     


      美国政府几乎不干预畜牧产业,生猪产业市场化程度很高,产品价格与肉产品质量稳定,虽然猪肉的消费量大,但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利益分配公平,产业专业化壁垒值高,各参与主体进入退出难度大,生猪产业链的运行总体上比较稳定。

     


      加拿大:生猪溯源体系助力

     


      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肉猪出口国,该国投资700万美元建设国家生猪溯源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追踪生猪的流通信息。

     


      巴西:养猪户与屠宰场结盟

     


      屠宰厂与养殖户结盟的一体化生产模式,占巴西养猪业的比重约为70%。屠宰场给养殖户提供母猪、饲料和技术指导,风险则由屠宰场通过产品多元化来化解。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