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编者按:近日,一条让畜牧行业地震的新闻又响彻各大头条,着实抢了某卫视新开播的节目中某导师天天无法头条的风头,却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媒体披露,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有限公司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目前,上海所有肯德基、麦当劳问题产品被要求全部下架。这家公司被曝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等售给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大部分快餐连锁店。当记者提出质疑时,工作人员甚至侃言:“过期也吃不死人”。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瞬时间网络等消费者怨骂声声声不绝于耳。食品安全漏洞问题屡教不改,距离去年肯德基速生鸡事件不过才一年有余,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持续被打脸,完全忽视消费者的权益,到底还能不能让人放心的吃口鸡肉,成了大多数消费者心中最无力也是最苍白的质问与呐喊。
与种种谩骂声直接相反的行为却是近期麦当劳等地店面生意指数报表,让人很无奈的原因居然是:越是风口浪尖,才越监管严格,所以只有这个时候吃到的鸡肉才是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放心的。相关企业看到这个理由,脸上有没有觉得火辣辣的?
夏季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肯德基、麦当劳等一批洋快餐随着一家国际供应商的曝光而颓然跌倒。有人甚至认为上海福喜曝出的严重问题,必将以裂变的方式和进度,深重危及全国诸多洋快餐,将成为近年来全国罕见的食品安全大事件。那么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被曝光,却又疯草一般烧不尽,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值得深究和思考的呢?兽药营销网小编整理几条如下:
首先一点:监管不力不出所料成为千夫所指
数据被随意自改,也就意味着外界很难知道如此大型的食品公司内部的真实情况。但是,福喜内部的公开邮件却对违规记录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记录。对此,福喜公司的员工也是直言不讳:“检查的时候,那一天才是真正的生产,就像皇帝下去微服私访,先打好招呼,老百姓排队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他要直接偷着去呢?他就可以看到真实的情况。”
说起监管部门,某晨报批评道:一开始仍是记者暗访,然后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媒体曝光引发热议,监管部门便开始火速行动了,还是那么老套,毫无进步的迹象。确实,正是因为监管者的后知后觉,才让食品安全的现状像如今这般不堪,因为这间接纵容了造假者的胡作非为。“监管跟着曝光走”比过期臭肉更可怕。
小评热议:监管部门的所作所为,事前形同虚设放任企业违法,事后雷霆震怒以严词撇清关系,这种寡妇立牌坊模式的监管很难让消费者重拾信心。
再一点:食品安全,自始至终是消费者最大的痛
趁着风口浪尖赶紧去吃一口放心肉,这句话光是说出来就已经让人万般无奈,如今食品安全发展到这个态势,相关部门确实需要真正的关起门来好好反思。
食品安全问题最早由婴儿奶粉发端,再到其他食品,几乎实现无缝“全覆盖”,本土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屡屡犯错,让国内消费者信心全无,一向被认为管理标准、安全标准极高的国外快餐品牌则趁乱而入,呈现爆炸式扩张。据有关部门报道,洋快餐食品安全问题5年17起。这数字说不上触目惊心可也足以让人毛骨悚然。
有人整理,从发生了的17起在华洋快餐的食品安全问题中,6起是因为供应商“不靠谱”造成的。其中苏丹红(1号)成分、“天绿香”、违禁药物催肥速生鸡以及隐瞒8批次抗生素超标的不合格产品等等字眼不断挑战着消费者的底线。
小评热议:我们总以为有食品安全法保护,就是我们守住的食品安全的底线,可现如今的底线难道就是吃不死人吗?食品领域是不是也得像反腐一样,曝光并严惩?是不是只能有代价,才能促使食品安全进一步上升?
最后一点:每个消费者不能仅是食品安全的看客
媒体认为,记者的调查并不能证明麦当劳、百胜集团等全球知名餐饮巨头们是否知晓食品工厂内发生的这些行为,但调查却可以证明这些行为绕开了很多看似严格的监管体系,这种制度的失守,本身伤害的可能并不仅仅只是消费者的权益。
在深感我国的监管水平是“扶不起的阿斗”的同时,大众是不是应该转而向监管制度的完善方向努力,呼吁建立行业内职工的“吹哨人”制度?在食品安全领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对举报人应该予以重奖。以食品安全之名,在重罚违规、违法企业以及个人同时,按一定比例给予举报者重奖合情合理。
有国外资料显示,在全球揭露的食品安全案件中,政府部门查出来的很少,大部分是企业内部员工、竞争对手或维权组织揭露的。
小评热议: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有人形象地把国内消费者比喻为“软柿子”。消费者忍让和包容,监管部门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司法部门“和稀泥”一般的调解,都让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更加肆无忌惮的拿我们国内消费者权益不当一回事了。但是不是人家硬把我们当成了“软柿子”,而是我们把我们自己当成了“软柿子”。
所以不要让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成为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真实写照,只有动员全社会的正能量,鼓励与监督并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兽药企业一定要在这次事件中给自己敲个警钟,一切以相关监管部门作为保护伞的企业都将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兽药营销网 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