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水等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各种污染事件高发多发,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有的地方盲目建设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导致局部地区环境不断恶化。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今年1月1日《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实施半年多来,各地畜禽污染问题虽有所改观,但离条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近期各地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太原:九成以上规模养殖小区将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月8日,太原市农委发布消息称,太原市农委将联合太原市环保局,对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展开治理。据悉,到2015年,太原市6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9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此次污染治理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五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为重点,涉及太原市现有8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烟台:年底前将关闭64个畜禽养殖场
为加大对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的保护力度,打造良好居住环境,我市将分期分批对水源地范围内的养殖场实施关停取缔和改造。计划2014年年底前,对市区以外其他河道及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64个畜禽养殖场,全部予以关闭或搬迁。
乌鲁木齐:再完成1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整治
截至2013年底,乌鲁木齐市已淘汰关停9家在禁养区范围内,或不符合规模养殖要求的养殖场。同时,对1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了综合整治,采取了建立减排台账、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粪便、建设粪便尿液防渗收集场所、粪便综合利用等措施,通过环保部门现场检查,全部符合农业源总量减排认定标准。2014年,乌鲁木齐市计划再完成1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整治。
绍兴:为环境让路 712家畜禽养殖场关门
这一轮清养关停工作中,98%的规模养殖场被关停,共处理了13.5万多头存栏猪、78.79万羽家禽。目前,柯桥区仅剩下16家规模养猪场。这些留下的规模养猪场日子也不轻松,需要改造提升,开展畜禽污染治理工作。
永康:农牧结合治理养殖污染
我市从4月份开始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截至本月20日,已发放关停拆除通知书515份,完成任务数的171.7%;签订关停拆除协议书483份,完成任务数的161%;已关停拆除453家养殖场(户),完成任务数的151%。我市大力开展整治的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养殖模式,按“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结合“星级管理”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完善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实现规模养殖场达标排放和排泄物资源化利用。这种畜禽养殖污染农牧结合治理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福州:出台新文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
日前,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见》,并要求各县(市)区要将辖区内禁养区、禁建区和可养区划定范围细化到行政村并主动公布,并尽快制定出台整治工作削减计划和治理方案,明确禁养区内拆除的养殖场(户)名单和完成时限,禁建区和可养区内保留的养殖场(户)名单、规模及治理完成时限。至2015年末,我市猪、牛、家禽、羊、兔养殖总量分别控制在216.3万头、2.9万头、1924万只、31万头、279万只以内。
佛山、深圳:出台新政 禁止新建非规模养殖场
近日,广东佛山、深圳两地对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又有新动作,佛山今后将不再审批新建非规模化养殖场,深圳则更严厉直接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自2013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之后,似乎又要掀起一阵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之风。
湖北仙桃: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启幕
7月30日,全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现场会在郭河镇召开,市长周文霞出席会议并对专项整治工作作安排部署。我市全面启动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计划到2014年底,完成33个畜禽养殖项目减排任务;到2015年底,完成全市所有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
常德:开出近年畜禽养殖污染最高罚单
7月17日,常德市环保局向桃源县枫树乡庄家桥村四喜养殖场开出金额为25万元的处罚决定书,这是近年来市本级环保部门开出的畜禽养殖污染处罚额度最高的罚单。
嘉兴:“拆、建、管”三套拳抓好畜牧业污染治理
一是加大拆违力度,确保转产转业。截至6月23日,今年已拆除违建猪舍555.55万平方米。二是创新治理模式,推进生态建设。在中低密度养殖区和有条件的规模场推广“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形成了“畜禽—农家肥—作物、畜禽—沼气(沼液)—水产、畜禽—蝇蛆(蚯蚓)—作物”等多种生态循环利用模式,涌现出南湖敦好、桐乡昱润、海盐海兴等生态循环养殖典范。三是加强监督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南湖区和平湖市创新实施“一户一养殖证、一肉猪一出售券、一户一缴费卡”的“三个一”生猪定量管理制度。
各地虽加大了畜禽污染的治理力度,但由于养殖户的认识、心态、资金等多种因素,我们对治理的实际效果持谨慎的观望态度。畜禽污染治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畜禽养殖环境监察的监管方式、监管频次、监管重点、治理要求等必须明确,并细化基层(特别是县级)环境监察机构的日常监管内容,强化监管责任的落实,才能有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