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局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 “一牛两羊”资源优势,把推进牛羊生产转型升级作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牛羊产业发展,要求全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紧紧围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设,加快发展肉牛肉羊产业,促进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推动全市现代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多措并举,大力推动牛羊产业转型升级
(一)坚持把加快发展规模养殖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自2010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充分考虑区域饲养环境、土地粪污消纳能力、动物防疫和市场准入条件等要求,在抓好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重心由“创建”向“辐射带动”转变,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导向作用,加快高标准养殖场(区)建设步伐。2013年底,全市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牛场95家,存栏200只以上的养羊场321家,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7.48万吨、9.43万吨,分别居全省第四位、第一位。
(二)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市县畜牧兽医部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集中人力物力,积极引进国内外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着力解决牛羊养殖过程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提高畜牧生产水平。积极开展小尾寒羊高繁品系选育、优质高档肉牛生产环境控制技术示范与应用、青山羊基因纯度比对分析等项目课题研究。同时,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包村入户、培训技术骨干、培养科技带头人等有效措施,积极推广秸秆青贮、牛羊TMR全混日粮饲喂、羔羊早期补饲、分阶段育肥等新型实用技术,正确指导群众科学利用作物秸秆。
(三)坚持把生态健康养殖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坚持把畜禽养殖场建设纳入农业产业布局和功能区总体规划,着力推进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目前,全市畜禽污物无害化利用率达到95%。主要采取沼气处理技术、粪污综合利用技术、高床养羊等技术进行治理。全市已建设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池32座,高床育肥技术已经在120多家羊场进行了推广应用,羊只发病率小于4%,死亡率低于2%,节省饲料15%以上。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在银香伟业集团获得显著成效,年生产有机肥3万吨,利用牛粪和秸秆进行双孢菇生产,每年可消耗牛粪1200吨。另外,今年市委市政府以发展肉牛、肉羊产业为抓手,积极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大力推进玉米秸秆过腹还田工作。利用春夏季有利时机,各县区发动和指导牛羊规模养殖场建设青贮池,1-6月份共新增500立方米以上的青贮池24个,目前全市建青贮池容积达到377.5万立方米,可青贮玉米秸秆等280万吨。
(四)坚持把提升产业化水平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牛羊肉等产品作为菏泽畜产品出口的拳头产品,其加工行业在我市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已初步形成肉类、皮毛、肠、骨、蹄、血等加工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化加工体系。涌现出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山东王光集团、菏泽海辰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神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富仕达食品有限公司、单县百寿坊食品有限公司、山东菏泽伊诺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出 “神舟”羊肉串、“百寿坊”羊肉汤、“王光”烧牛肉、“银香”有机犊牛肉等一批国内知名产品。郓城绅联肠衣有限公司、郓城宏远肠衣有限公司、鄄城津鲁畜产品有限公司、定陶县同德制胶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生产的肝素钠、羊肠衣等深加工副产品远销欧美,2013年创汇9000多万美元。
(五)坚持把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强化规模饲养场程序化免疫和散养畜禽集中免疫,努力做好牛羊口蹄疫、布病、结核病、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积极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做好对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病原学摸底。为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治工作,我市按照省局要求,切实加强疫情排查和免疫工作,全市排查规模羊场4479场次,散养户43.6万户次,排查羊只322万只次,调拨小反刍兽疫疫苗259.5万头份,目前已免疫183.62万只羊。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和规模养殖场监管,杜绝“瘦肉精”等违禁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加强检疫监督,做到有出必检,防止病死畜禽流入市场。大力推行无公害生产,积极组织畜禽养殖和加工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
二、转变方式,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升级版
按照省市工作要求,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抓住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机遇,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和循环型畜牧业为目标,加快推动现代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以自繁自养为主的牛羊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基本确立以牛羊产业为特色的畜牧业强市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巩固牛羊良种繁育体系。以现有4家种牛场、23家种羊场和地方良种牛羊养殖场为基础,加快牛羊新品系培育,做好地方良种的提纯复壮和选种选育,推动地方良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生产高档牛羊肉产品。适当引进利木赞、波尔山羊等肉用牛羊品种,提高牛羊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提升牛羊肉产量。推进牛羊配种站点建设,进一步巩固“原种场、扩繁场、育肥场”三级配套的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到2020年,建成鲁西黄牛原种场3家、扩繁场5家,青山羊、小尾寒羊原种场各5家、扩繁场各15家。
(二)建设饲草饲料开发利用体系。以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企业和饲草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牛羊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为桥梁,推广“统收统贮、分户使用”和“产销结合、专贮商用”的经营模式,逐步建成青贮玉米秸秆专业化生产、商品化利用和产业化经营的综合利用体系。鼓励规模养殖场和畜牧合作社购买青贮设备、建设青贮池,进行青贮玉米秸秆的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全市的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0%。
(三)推进规模化生产体系。优化区域布局,在全市形成以郓城、鄄城、牡丹区、巨野、定陶为主的高档肉牛生产基地,南部和北部分别形成山羊和绵羊产业带,着力培育牛羊发展重点乡镇、重点村,逐步形成集中连片的优势养殖区域。支持牛羊规模养殖场建设,加速推进家庭饲养牛羊向适度规模养殖的转型升级,逐步提高规模化程度。到2020年,规模化程度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牛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0%以上,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以上。
(四)健全产业化经营体系。扶持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鼓励、支持企业自建养殖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支持发展牛羊专业合作社,完善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经营能力。到2020年,全市培育出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的特色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5家以上,企业所需原料的60%来源于自身的基地;发展50个牛羊示范合作社;使85%的牛羊养殖场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五)完善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产品检疫监督,实施人畜共患病的联防联控,切实做好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疫病的防控工作;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饲料、兽药、种畜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强化质量监管和信息发布。支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积极开展“三品”认证。
(六)构建牧业交易信息体系。收集、整理并及时发布有关牛羊的种畜、仔畜、饲料、饲草、以及育成牛羊等有关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建设牛羊及相关物资的交易信息平台,为牛羊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好指导和服务,推动牛羊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把菏泽建设成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牛羊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
本文作者 --菏泽市畜牧兽医局 张西民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