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始终坚持“高产高效、特色生态”的发展目标,按照“设施标准化、理念生态化、生产集约化、特色优势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现代畜牧业框架初步形成。现将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我市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现代畜牧业框架基本形成
近年来,现代理念的科学引导、高标准的硬件建设、数字化设备的成功植入、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市畜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现代畜牧业的框架基本形成。
1、标准化程度继续提升。近年来,建立了县、市、省、部四级联创机制,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场21个、省级示范场57个、市级示范场175个、县级示范场个320个。全市标准化养殖场区累计达到1510个,畜禽标准化饲养比重达到88%以上。
2、集约化养殖基地建设实现突破。坚持“大规模、集约化、高档次”的发展定位,引导企业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基地和示范园区。全市建成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和集约化基地36个,其中19家已被认定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在高效生态综合效益、科技引领作用、带动增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生态化养殖理念得到加强。大力推广“林下散养、发酵床养殖、农牧结合”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全市生态养殖场达到320余个。阳信博源、邹平众康等建设大型沼气项目,既实现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还为周边村庄免费供应沼气。博兴国丰农业采用了集养殖、种植、沼气发电及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四位一体”种养模式。
4、特色化更加显明。我市充分发挥草畜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截止目前,全市建成存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饲养场32处,存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场100多个。全市牛羊加工企业82家,肉牛、肉羊年加工能力分别为150万头、200万只。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已经成为主导产业,稳居华北地级市首位。
5、产业化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市级以上畜牧类龙头企业达到108个。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畜牧类品牌92个,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企业4家,无公害产地认定企业26家、产品认证11个,绿色农产品认证26家,有机产品认证8家,进京入沪企业40多家。全市共有116家饲料生产企业,万吨以上的企业37家、10万吨以上的企业2家。全市动物用生物制药企业三家,设计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亿羽(头)份。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在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中,问题和困难相伴而生,资金、环保、土地等外在因素使现代畜牧业发展遭遇瓶颈,而产业内部一直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也阻碍了发展步伐。
1、软件建设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养殖档案是标准化建设中的软肋,大部分养殖单位档案建设不规范,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生产记录。养殖企业存在“重投入、轻管理”思想,技术人员缺失严重。
2、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县、乡两级监管人员缺口大,难以从源头上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有效监管。企业自律意识差,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未牢固树立,各种影响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3、环境保护和土地对畜牧业的挤压越来越严重。据环保部门数据,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第一大污染源,各级政府将畜牧业污染列为治理重点,无形中对畜牧业发展产生严重挤压。养殖用地政策落实不到位,审批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4、资金短缺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畜牧业贷款具有额度大、期限长、风险难控等特点,再加上养殖户难以向银行提供符合贷款需求的抵押物,致使银行向畜牧业投放信贷的顾虑加大,养殖户难以摆脱贷款难的困境。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畜牧升级版
畜牧业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亟需转型升级。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向哪个方向转,怎么升”。针对这一问题,与领导和同志们做如下探讨。
1、软件与硬件并重,实现软件建设升级。 一是将规模养殖场养殖档案规范化建设列为工作重点。养殖档案的规范和完善是实现畜牧兽医行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关键环节。今年,我市进行了初步探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了养殖档案规范化管理督导小组,按照“全局一盘棋”的原则,推行了前置审批、一体化与法制化管理,推动了养殖建档和规范工作。二是建议设立企业专业人员岗位补贴制度。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奶牛能繁母牛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政策,然而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实施收效甚微。建议将这些政策资金调整为“企业专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岗位补贴”,给予养殖场技术人员每月300至500元的工资补助,以扶持养殖场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三是探讨引入西方国家的兽医管理制度,每个养殖场必须聘用一名专职执业兽医,由执业兽医负责监督企业的用料、用药安全,出栏的畜禽须经执业兽医签字后,方可申报检疫。
2、环保与发展并重,实现发展方式转型。一是研究制定《畜牧业发展布局规划》。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对现有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加强监督和管理,并逐步搬迁、关停或改造。二是研究制定畜禽养殖场(区)建设准入制度。在建场前,企业向畜牧部门提供建设规划、粪污处理方案等材料,审核准许后,才能开工建设,由此解决养殖密度过大、粪污处理设施缺失等问题。三是坚持农牧结合。在科学计算土地载畜量,让畜禽粪污有足够土地消纳的同时,应促进种养对接,实现农牧良性循环。我市已开工建设的美国嘉吉集团百万头现代生猪养殖项目,规划建设的繁育场共占地4000亩地,500亩为猪场建设用地,3500亩地作为种植用地,用来消化猪场粪污,并为养殖场提供饲料粮。
3、质量安全与提高效益并重,实现产品质量升级。一是创新监管机制。针对基层监管人员缺乏,队伍不稳定的现状,我市正在积极探索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如邹平县在规模奶牛场、阳信县在规模肉牛养殖场和屠宰企业分别建设了数字监控联网平台,实现了对养殖、免疫、瘦肉精检测、屠宰、产品出库及检疫监督等环节的实时无缝隙监控,同步保存数字影像档案,为每一批畜产品提供了可追溯数据。二是强化企业责任意识。龙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者,也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者。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引导部分龙头企业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例如,邹平中慧集团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规范严格,肉鸡必须全程无抗养殖,对合同养殖户的硬件和软件有很高的要求,部分达不到标准的中小养殖企业主动退出,这也推动了邹平县肉鸡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强化品牌创建。品牌是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标识。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做好品牌经营是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4、自身积累与外部借力并重,实现融资方式转型。一是探索融资新途径。借鉴工业企业的融资方式,盘活各类社会资本,让其参与到现代畜牧业发展中来。从去年开始,我市部分企业开始了上市的尝试,博兴科瑞特、无棣华兴、山东荣昌相继成功上市,迈出了我市畜牧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第一步。二是探索担保贷款新模式。无棣县在大力发展肉鸡产业中,为破解资金瓶颈,县政府出资500万元、六和集团出资1500万元,注册资金2000万元成立了滨州和兴牧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公司对银行向农户贷款的安全提供担保。这种方式为养殖户贷款提供了极大便利,极大地促进了该县肉鸡业的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市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面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我市将在省局的坚强领导下,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尽快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现代畜牧业升级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滨州市畜牧兽医局 卢跃林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