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一、迎难而上,实现畜牧业发展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畜牧市场行情起伏不断,养殖效益总体偏低。面对不利态势,德州市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积极转方式、调结构,较好实现了逆市布局。
(一)养殖基地稳步推进。全市开展标准化养殖场区创建场区294家,其中陵县光明乳业奶牛示范养殖场和禹城维多利亚牧场新引进澳大利亚奶牛5000头,夏津县六和百万生猪基地首批5000头曾祖代种猪进场。
(二)龙头企业不断扩张。引、扩、增畜牧加工项目23个,总投资超过18亿元,其中年产量10万吨的临邑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熟食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年增产能3万吨的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莫斯利安高端生产线投产,年产36万吨生物饲料的邦基(德州)农牧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成并试投产,存栏奶牛万头规模的天津农垦集团山东现代化农牧业示范园区项目开工。
(三)安全防护成效显著。积极实施常态化疫病防控,落实制度化质量监管,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科学研判,充分把握畜牧业面临新形势
当前,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阶段,其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生产经营投资者发生变化。畜牧生产的从业者正在由原来以农民小规模为主,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为主转变。这些新进入并引领畜牧业发展的,既有大企业或财团,也有合伙、股份发展的中小经营者。这些新的牧业人来自社会各界,但有一个共性:都把畜牧养殖当作一个职业来看待。宁津县佳宁奶牛养殖合作社社长贾宁原来就在县司法局就职,后回乡发展奶牛养殖,目前存栏奶牛达到3000头。
(二)生产方式正发生变化。原本千家万户为主的养殖生产模式正在快速向标准化规模饲养模式转变。尤其是“十八大”确定了对“家庭农场”的支持,以及德州以小城镇建设为引领开展的两区(居民社区、产业园区)同建,更是为畜牧生产方式的加快转变提供了必要条件。齐河县圣喜鲁西黄牛养殖基地,利用社区集中建设后置换出的旧村址150亩,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超过万头。
(三)生产过程正发生变化。畜牧业生产由原来的追求量向追求质变化。这个质,既包括质量安全、经济和生态效益,还包含各个产业链条之间的有序衔接,以及畜牧业与社会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庆云中澳以“公司+养鸭合作社+标准化农场+农户”的合同约定方式,不断将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加粗,逐渐形成了“饲料—种鸭—孵化—养殖—分割—熟食—羽绒加工—生物发电”的链条,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生产产品正发生变化。畜产品由初级产品供应向深加工转化增值,由大路产品向精细化产品转变。“德州扒鸡”已研发档次不同、口味不同的几十个品系,既有枣林散养鸡、原生态林场散养柴鸡之分,也有经典清真扒鸡、精品1956、御品1692之别,还有5——90天保质期的不同。
以上四个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加快转型,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竞争力
针对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下一步德州市将以建设京津冀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核心,紧抓发展与保护两条主线,突出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四个重点,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升级版。具体工作中,将努力实现三个转变调整:
(一)积极转变调整畜牧业发展方式
1、向合作经营转变调整。实现合作经营主要通过横向联合和纵向联合两种方式。横向联合是相同产业环节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合作社等形式,组成联合舰队,形成规模优势;同时,用心钻研,把最擅长的事情做好,形成科技领先、成本降低、效益提升的专业优势。有了规模和专业优势,在与加工企业、销售市场或其它产业环节进行合作谈判时,就拥有了话语权和定价权,就能够保证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享有合理利润。近几年,德州市在原本以农户为个体的集中小区饲养基础上,大力发展紧密型股份式合作社经营,已经发展和提升省级畜牧合作社64家。纵向联合是不同产业环节之间,以加工龙头为核心紧密衔接。合作方式,或加工龙头依靠自身强大的资本和品牌力量,独立投资各个环节;或各环节以合同契约组合,共同投资,最终组成完整产业链条,实现由地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通过努力,我市已引进和培育产业链条紧密联结的龙头企业30多个。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全市建成养殖与加工或销售为一体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区100个,发展标准化畜牧示范合作社150个,合作经营率将达到95%以上。
2、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调整。可持续主要指养殖过程生态高效无污染,这是实现畜牧业再发展必须要迈过的门槛。实现生态高效无污染,需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积极做好减量和治理工作。一是减量。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和总量;指引科学方式饲养和管理,减少饲料和水资源浪费;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推广使用生物绿色技术,打造天然绿色品牌。二是治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发展理念,对畜禽规模养殖已产生的粪污,通过消毒、发酵、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和复混肥等措施,尽量实现就地转化。同时,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和病死畜禽处理等其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努力创造条件,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相关认证和认定,引导畜牧业向生态、健康养殖方向发展。到2020年,全市畜禽粪污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二)积极转变调整畜牧业保护方式
经过多年发展,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也积累了一些急需加以解决的问题,其中畜产品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尤为突出。从目前情况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标本兼治。
1、“本”就是从养殖入手,向安全保护关口前置转变调整。一是推行养殖准入。对养殖业超前进行总体规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区别对待;对新报养殖项目,设定必要门槛,保证规范化起步。二是开展标准化创建。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和畜牧示范园区创建,以此为平台,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疫病防控、饲养管理和质量追溯水平,从源头筑牢安全防护墙。三是严格日常管理。对在养殖过程中有违规违纪、参杂使假行为的列入“黑名单”,情节严重的除依法追究其责任外,还要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其再从事养殖及相关行业。到2020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2500处,畜禽养殖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
2、“标”就是从加强监管入手,向实现无缝覆盖转变调整。一是健全队伍。适应工作需要,建立和加强市县乡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具体承担区域内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二是职责明确。完善监管制度,整合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职能,尽快建立起全面统一而垂直的管理体制。三是突出重点。从近期来说,侧重抓好畜产品供给链中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储藏、批发和零售等环节监管;从长期来说,工作重点主要抓规模经营、标准化实施、产品质量认证和生产者教育,夯实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基础。到2020年,全市畜禽养殖及畜产品监管率达到100%,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三)积极转变调整畜牧业工作方式
1、工作目标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提升质量和发展水平转变调整。改变单纯以数量“论英雄”的现状,积极制定科学的发展考核目标,以追求最大综合效益为目标,增加生态、安全和科技创新等元素,从而使整个畜牧业发展更加科学、和谐。
2、工作内容由全面抓、抓全面向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到底转变调整。具体来讲,将做到四个着重,三个减少。四个着重,即着重做好整体规划,着重做好科技推广,着重做好引导扶持,着重做好监督管理;三个减少,即减少具体发展任务目标指令下达,减少审批干预,减少参与经营。
德州市畜牧兽医局 马灿军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