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初生雏鸡的体温略低,约39.6℃,最低时可达33℃,10天以后体温调节系统趋于完善,维持41~42℃的水平。因此,1周龄的雏鸡要求环境温度为34~36℃,2周龄时要求28~30℃,3周龄时要求22~25℃,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雏鸡采食饮水的多少,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饲料的消化吸收是否正常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的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鸡畏寒而密集,影响卵黄的吸收,影响抗病能力,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儿造成大量损伤和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体质较弱,发育迟缓,引起啄癖,也易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疾病。
秋季温度低且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也越高,避免因为温度不稳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判断温度是否适宜,不能只看温度计的显示,应该注意观察雏鸡的表现温度,适宜时雏鸡均匀地散在育雏室内,精神活泼,食欲好,饮水适度,温度低时扎堆靠近热源,发出叽叽的叫声;过热时雏鸡远离热源,展翅张口喘息,发出吱吱的叫声。
另外温度控制应根据鸡群和天气的变化而灵活掌握:
1.对健壮的雏鸡可稍微降低些温度,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些比温度高些效果好,此时雏鸡采食量大,运动量大,生长快。
2.夜间因为雏鸡活动量小,温度应该比白天高出1℃~2℃。
3.秋季寒流袭来时温度要适当提高。
4.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鸡群造成较大刺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以减少损失。
5.雏鸡群状况不佳,处于临病状态或患病状态时,应适当提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