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玉米产业政策改弦更张大势所趋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9-24  发布者:佚名  共阅659次

       伴随着棉花和大豆收储政策调整试点,玉米收储和产业政策大调整也箭在弦上。面对国储接近亿吨的玉米储备,行业人士建议尽快启动玉米政策调整步伐,落实直补,取消玉米深加工政策限制。

    面对中国玉米市场接近亿吨的“堰塞湖”,执行了7年之久的玉米收储政策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越来越多的玉米临时储备量使国家付出了高额的存储成本,且临储收购直接形成了与生产企业争粮的局面,也影响着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在昨日“第七届国际玉米大会”上,与会玉米行业人士对于玉米政策调整态势做出了判断。

        “长期的玉米高价是难以持续的,但是预计明年临储仍旧是以政府调控为主,预计未来远期设计上,政策应该是在保证农民一部分收入的基础上,延续产业化的结构调整。”中粮贸易有限公司玉米事业部北方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柴小峰说。

        柴小峰认为,政策调整是未来的大方向,但是看不到具体的时间表,因为国内棉花和大豆才刚刚开始试点,等上述品种试点成功了再向玉米等品种推广,这可能会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很多农村土地的确权也没有完成。但是从玉米供求格局来看,玉米市场已进入转势时代,供大于求的局面肯定是未来常态,而且趋势性的产量增长与需求的增量形成反比,全球性的供大于求和库存重构过程将延续。

        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风险控制部总经理助理朱勇生表示,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的产能是超过3500万吨的,但这几年东北区的深加工一直在1800万吨、2000万吨以下,产能开工率不足50%,而且全行业亏损。这种全行业亏损局面,一定程度上是玉米临时收储托市政策造成的。而且目前玉米深加工的政策都是在多年前基于当时的国内紧平衡的情况下制定的。如今,国储玉米已经接近1亿吨,这么高库存的情况下还在坚持原来玉米深加工的行业限制,有点过时。

        中国玉米网总经理冯利臣认为,小麦、水稻和玉米作为我国的三大主粮,保障其安全性的政策措施必须有,而且必须坚持。他建议国家粮储系统应增强临储灵活性,运行机制上向市场化方向过渡,区别考虑不同年度国内外玉米收成情况,本着“逆周期”调控的思路,在丰产年份上浮收储数量、欠产年份下调甚至暂停国粮收储,在这一过程中用好期货市场。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表示,政策收储付出的成本大,但直补面临难操作、难监督的问题,因此国家不会马上取消临储政策,这个缓冲期会有两三年的时间。棉花及大豆收储政策正被直补政策取代,玉米政策的调整仅是个时间问题。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作物中,玉米有望率先实行直补政策,届时玉米期货将发挥更大作用。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