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温饱型食品之余,便向着无公害、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林下养殖肉鸡在一些地区发展迅速,其产品肉、蛋因为口感好,符合绿色食品要求,迅速成为市场新宠。林下养鸡是指利用林地、草场、果园等资源,以采食昆虫及野生嫩草、腐殖质为主,实行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式的土鸡养殖。鸡只采食天然饲料饲草,饮用清洁无污染的溪、沟泉水,有利于生产安全,鸡的肉质好,无药物残留,风味佳,恰恰适合现代人追求无公害食品标准的高品味消费,市场售价好;林地为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了鸡的抗病力与成活率;鸡产生的粪便可为树木及草的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有利于树木、杂草生长;鸡还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并且林地的草、虫为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降低了饲养成本,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形成了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环境要求
应选择树冠遮阴不是太多、阳光照射地面面积在50%左右的地方建造鸡舍。遮阴太多,虽然夏季有利于鸡群降温防暑,但到了秋末冬初天气凉爽时,早晚过于阴冷,对鸡群不利,特别到了秋末,雨水仍然很多,空气和地面过于潮湿,很容易诱发球虫病和肠道疾病。
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不宜用于养鸡。因为这些林地在挂果期自然落果后腐烂,鸡吃后易引起中毒。苗圃林地也不宜养鸡,因为苗圃的树苗幼小,容易被鸡吃掉;另外,小树苗比较密集,夏天不能遮阴,也不能避雨,反而对小树苗生长不利,对鸡的生长和发育也不利。
鸡舍应建在林地内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条件好、交通便利地方。鸡舍建筑面积按8~10只/平方米计算。每栋鸡舍距离30~50米。种鸡舍与运动场面积比例以1:2为宜,最多不能超过1:3。棚舍内外放置一定数量料槽、饮水器。鸡舍内栖架像梯子一样斜搭放在墙上,栖架的横棍间距80~100厘米,鸡夜间在栖架上休息,横棍的多少可根据舍内容纳鸡的数量多少来定,要求所有的鸡夜间都能在鸡架上休息。
场地要实行轮牧放养,今年在这片林地放养,明年要换一片林地,这样在空养阶段有利于雨水对微生物的冲刷消毒,地面上的草也容易再生。如果老是在一片林地养殖,地面上的杂草就会被鸡吃干净,甚至连草根也被吃光了,来年草就不会再长出,鸡也就吃不到杂草了。
鸡棚位置要高,背风向阳,视野开阔,不能积水,不能形成“窝风”,门前有足够的空闲地。鸡棚可采用永久性的砖瓦结构,也可采用简易的草木结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具有坚固的结构,有良好的遮风挡雨功能,简易鸡棚屋顶应覆盖3层,由内向外依次是苇箔、油毡或薄膜、草苫,顶部用草绳或铁丝固定结实。为防止敌害侵袭,窗户要钉铁丝网,门口封闭要严实,地面要夯实,也可使用三合土或水泥结构。鸡群白天外出觅食比较疲劳,晚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地,因此,舍内地面应铺设5~10厘米厚的锯末或垫草。
野外养鸡选用的生态区域,主要是草地、树林、野坡、果园以及高秆庄稼地等,鸡群的活动范围较大,尤其是荒山、树林中,野兽、野鸟较多,鸡群容易受到侵害。夏季雷雨多见,狂风、雷电、洪水也会对鸡群造成严重危害。为防止各种灾害和敌害侵袭,要对养殖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鸡群活动范围的边界上,应埋设1.5~2米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也可密集埋植树枝篱笆,配合栽种秧蔓植物加以隔离阻挡;种植带刺的洋槐枝条、野酸枣树或花椒树,阻挡人、兽的效果最为理想。
草地、荒坡等野外放养环境内,适当搭建一些简易的小凉棚,凉棚顶部搭油毡,棚内铺垫干净的河沙,以便遮阴挡雨,满足鸡群临时休憩和沙浴的需要,凉棚地势要高,周边活动半径以不超过50米为宜。
搞好管理
1.饲养密度
林地养鸡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亩林地放养100~150只。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蛋口味;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以每群1500~20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2.育雏期管理
育雏期,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切碎的青菜叶或野菜叶,逐步锻炼鸡雏采食、消化粗饲料的能力。4周龄脱温后,只要天气合适,室内外温差不是很大,都应定时将鸡群放到棚前的空闲地上,通过约束训练,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延长活动时间,直至鸡群能自由活动。
饲喂量要逐步减少,遵循“早少晚饱”的原则,以调动鸡群外出觅食的积极性。
为了能让在野外自由活动的鸡群,按时回舍补充料水或休息,在放养的初期,就应进行必要的训练。有经验的养殖户,常使用打锣、吹哨子、敲脸盆等方式,以合适的响声,配合可口的食物,对鸡群进行召唤训练,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召唤训练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来临的时候,能保证迅速将鸡群召唤回来。
3.生长期管理
要根据林地饲料资源、鸡日龄综合确定放养时期,一般雏鸡购回后,第1个月按常规方式进行育雏,脱温后再进入林地放牧饲养。放养最佳时期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牧,这期间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较多,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生态饲料。其他月份则采取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放牧时间视季节、气候而定。通常30日龄以上雏鸡,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前为放牧时间。
冬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适度放牧。并按“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即上午放牧前不宜喂饱,放牧时鸡只通过觅食小草、虫、蚁、蚯蚓、昆虫等补充。夏季晚上,可在林地悬挂一些白炽灯,以吸引更多昆虫让鸡群捕食。
4.注意事项
在放养期间,注意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在果树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先驱赶鸡群到安全地方避开。
病害防控
林地养鸡环境是开放性,鸡只直接接触地面和粪便,卫生条件相对比笼养和网上饲养条件差一些,易受微生物、寄生虫、野禽、老鼠等侵害,特别在夏秋季节,更容易引发球虫病。因此,做好科学免疫、驱虫、消毒、灭鼠等工作尤其重要。林地养鸡免疫程序(参考)
1日龄鸡要皮下注射马立克疫苗;
7日龄新城疫克隆-30+H120+肾传支弱毒苗,同时新城疫—支气管炎多价(包括呼吸型、肾型、腺胃型和生殖型)二联油佐剂灭活苗;
12日龄法氏囊苗滴鼻;
26日龄法氏囊中毒苗;
30日龄新城疫Ⅳ系传支H52二联弱毒苗;同时禽流感油佐剂灭活苗;
35日龄鸡痘苗皮下刺种;
50日龄传支H52苗2倍量饮水;
60日龄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
65日龄禽流感油佐剂灭活苗;
90日龄鸡大肠杆菌苗肌肉注射;
120日龄禽流感油佐剂灭活苗。
鸡群每隔1~1.5个月用左旋咪唑一次,驱虫方法可在晚上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补饲时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
常用球虫药物有地克珠利、盐霉素、马杜拉霉素等,治疗时,在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配合使用抗菌素效果更好。秋季雨水多,鸡容易吃到被雨水污染的饲料和雨水而发生肠道病,常用预防药物有环丙沙星、头孢类、泰乐菌素等。
林地养鸡一旦发病,最好使用中草药治疗。
1.治疗球虫病
用常山2500克、柴胡900克、苦参1850克、青蒿1000克、地榆炭900克、白茅根900克,加蒸馏水蒸煮3次浓缩至2800毫升;或粉碎过筛,治疗时可将原液配成25%浓度,每15千克饲料中加入4000毫升稀释药液,拌匀,连喂8天。将上述药物粉碎拌匀,在饲料中添加0.50%,自由采食,连用5天。
2.防治鸡痘
用黄芪60克、党参60克、肉桂20克、槟榔60克、贯众60克、何首乌60克、山楂60克,粉碎过筛或水煎取汁,为100只鸡用量。
3.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
用党参30克,黄芪30克,蒲公英40克,金银花30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甘草(去皮)10克,蟾蜍1只(100克)以上。
先将蟾蜍置沙罐中,加水1.50千克,数次煎沸后,入其他七味中药,文火继煎数沸,放冷取汁。供100只中雏1日3次用,药液可饮用或拌料;若制成粉末拌料,用量可减至1/3~1/2。
4.鸡呼吸道传染病
包括慢性呼吸道疾病、传支、传喉等。
用柴胡、荆芥、半夏、茯苓、甘草、贝母、桔梗、杏仁、玄参、赤芍、厚朴、陈皮各30克,细辛6克,制粗粉,过筛混匀。药粉加沸水焖半小时,取上清液加水适量使用,也可直接拌料。
5.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症
用苍术2份、厚朴、白术、干姜、肉桂、柴胡、白芍、龙胆草、黄芩各1份,按用药要求炮制后,制成干粉,混入适量木炭末。大鸡每次5克,小鸡2~3克,拌料每日2次。
6.防治禽霍乱
用穿心莲6份、板蓝根6份、蒲公英5份、旱莲草5份、苍术3份,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适量淀粉,压制成片,每片含生药0.45克,鸡每次3~4片,1天3次,连用3天。
所有使用的药物,在肉鸡出栏前7~10天停止使用。
鸡舍要每周清扫一次,转换轮牧区时,彻底清除上一牧区鸡粪,并用石灰乳泼洒消毒。要在养鸡林地内养猫训猫,防止老鼠侵袭。
饲养员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状况,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