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1温度
1.1温度的作用
温度是孵化中最重要的条件,对孵化率和健雏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没有适宜的温度,胚胎就不能发育或发育不正常,就得不到好的孵化效果。
1.2温度的要求
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自温调节能力,故需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胚胎物质代谢日益加强,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体热,此时温度还应稍低,以利散热。因此,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
1.3温度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1.3.1影响出壳时间和孵化率
孵化温度高则胚胎发育快,雏鸡提高出壳;温度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晚而拖延。据试验,37.8℃孵化21天出雏,孵化率最高;38.5℃仅要20天就出雏;39.5℃只需19天,且雏鸡体重轻,孵化率低;35.5℃要延迟到24天出壳,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
1.3.2影响雏鸡质量
孵化过程中,温度过高、过低或时高时低都会使弱雏增加,健雏率降低。如孵化温度高会造成雏鸡个体细小,绒毛太短或成小卷团,眼、喙异常,卵黄囊和肠留在腹腔外不能及时进入体内等;温度过低雏鸡不活泼,绒毛粗糙、干燥,腹部肿大柔软,脐环闭合不良,跗关节红肿,站立不稳等;温度时高时低也常会出现脐环闭合不良,眼睛闭合,眼部绒毛粘连,脱水,弯趾或八字脚等。
1.4温度的控制
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入孵方式和孵化方法正确供温。如分批入孵时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机的温度控制为37.8℃,出雏机的温度为37.0℃~37.5℃;整批入孵时采用变温孵化法,1-7天孵化温度38℃,8-12天为37.8℃,13-18天为37.6℃,19-21天为37.0℃,孵化室室温最好控制在22℃~26℃。这样,方可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