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时下国内广大民众在消费肉食品时,基于安全上的担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牲畜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饲养的,以及采食的是什么饲粮。因为人们深信安全的肉食品必定源于健康的动物,而动物的健康更多要依赖于所处的饲养环境与饮食条件。国内外尤其是北欧的福利养猪实践业已证明,如果养猪人不断改善猪群的福利水平,其猪群健康水平亦会随之提高,同时也会改善猪肉品质,其福利投入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位于北京延庆县山区的一家名为清泉湾的生态养猪公司(以下简称清泉湾),从事福利养猪已经五年,期间进行了若干提升猪群福利水平的探索与实践,下面将主要以此为实证浅析福利养猪能否提升企业的收益。
福利养猪实践带来的效益何在?
提高了母猪的年繁殖力
母猪的年繁殖力是指一头母猪一年提供多少头合格的出栏猪。这个指标体现了一个猪场的综合管理水平,尤其是可以体现母猪群的健康与福利水平。
清泉湾农场近五年来该指标已实现21.5头左右(目前国内平均水平为13.8头,较高水平为19头左右),这个成绩在国内应可以属前列水平,但和国外尤其是北欧的水平还存有差距(北欧先进水平为27头左右)。
与母猪年繁殖力较高的19头猪场相比,清泉湾21.5头的成绩可以使每出栏1头猪的综合成本下降近45元(主指减少的固定成本分摊;如果与国内13.8头的平均数相比,每出栏1头猪的综合成本则可下降近140元);这样,一个年出栏1万头的中型猪场即可实现年增效达45万元。
获得稳定的健康猪群
有养猪人言:赚不赚钱靠市场,赚多赚少看健康。此语不无道理,因为只有健康的猪群才能创造比较理想的母猪年繁殖力成绩、饲料利用率(俗称料重比)及增重速度。这三项生产指标几乎决定了一个猪场的经营水平即盈利能力。一个亚健康或不稳定的猪群不可能创造良好的收益。
清泉湾近五年来,由于实施了系列配套的如前所述的福利饲养举措(还包括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合理免疫等),其猪群动态健康状况保持了相对持续的稳态。五年来未发生大的流行性疫病(仅2012年初发生了一次初生仔猪疑似流行性腹泻的疫情,前后耗时月余,但仍争得了57%的成活率,再无复发;而同期其它猪场类似病症的初生仔猪死亡率均高达90%以上)。每年自检和主管部门例行血清学检测其猪群免疫状况均达到合格优级。在2012年12月首次参加的由广东省养猪协会主办、农业部(广州)种猪质量测定中心支持的第六届养猪健康技术比赛中(每场20~30头猪血样检测),清泉湾所送血样其综合健康指数优异并获得最高奖项的一等奖(全国共3个一等奖)。其后直至2014年11月,陆续又参赛三次,均获奖项。
改善肉品品质,实现订单采购
每位养猪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期望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猪卖个合理的价格。然而,几十年来,绝大多数养猪人从来就没有过终端售价的话语权。每次卖猪,只能日复一日地与活猪中间商(俗称猪贩子)讨价还价,但最终还是中间商依据屠宰商的进价来决定活猪采购价,养猪人成了两头(上游为原料/饲料供应商,下游为猪中间商/屠宰商,均无售价话语权)受气受压的弱者。
清泉湾通过改善居养条件以不断提高猪只福利水平,使猪只在几无应激压力的环境下生活生长,加上当地天然的好空气与优质地下水,以及安全平衡的自配饲料与青饲料,使其肉品质量得到比预期更好的改善,尤其是肌肉脂肪含量(可达到3%以上)与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比列(可达60%以上)接近甚至超过黑猪肉,各种有害残留等卫生指标经多次抽检自检均为零。经多人用舌尖品尝证明,其味原香味正。
在北京市场上连续从事专业猪肉营销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北京国壮食品公司,经过近三年的跟踪考察,在充分认可其饲养环境与猪肉品质后,于2013年5月和清泉湾签订了长期供应生态猪的合作合同。该公司还经常安排销肉店员与消费者代表赴农场观摩福利养猪实况,用“眼见为实”的购买心理与体验效应来助推更多的放心且偏爱型消费。本实证显示,如果通过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并认同福利养猪,其终端消费的相互正影响拉升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众所周知,生猪价格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一直处在严重亏损区间,使每头出栏大猪亏损高达200~300元(2014年8月~12月,猪价仍然低迷,养常规猪同样无利可图)。在如此差的行情下,清泉湾利用福利养猪的综合效应成功实现了订单专供业务,仍可实现微利经营,其财务收益差距显见。
打造环保和谐,赢得持续经营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规模化猪场(南方尤甚)由于污水排放不达标或臭味飘散影响百姓生活等原因,导致高额罚款甚至关闭歇业的报道已不鲜见。2014年元旦起,国务院颁发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正式生效。无疑,当下与未来,如果养猪人不正视污染的合理治理与革新减污减排举措,其来于环保的社会压力将不亚于低价的压力,因为前者将决定你是否可以继续养猪经营的问题。
清泉湾深知福利养猪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承担社会环保责任,养猪不能污染周边环境(土、水、空气等)是养猪人的天职与良心所在。该农场充分利用自行研发的专利节水装置改造所有的饮水系统,仅此改革即使用水量节约六成以上;另外利用沼气处理有限的污水并使沼液沼渣返田得以循环利用;采用干清粪工艺通过堆粪发酵返田以改良土壤并为有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利用生物发酵床技术、地下深层管道收集污水等使农场几乎嗅不到臭味等等。这些合理的环保举措实现了人与猪、猪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赢得了周边村民与社会的赞誉,2012年12月获得了“北京市菜篮子工程优级示范生产基地”的政府授牌;2014年11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014年9月还荣获了由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颁发的“福利养猪金猪奖”。
清泉湾农场注重环保并实现零排放,粪污废弃物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得到循环利用,病死猪实施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研究并推行节水养猪等,这些对环境友好的福利养猪举措实际上也是获得了一张可持续经营的“从业证”。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高级畜牧师,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副会长。
为改善猪群福利能做什么?
把妊娠母猪从限位“牢栏”中解放出来
二十多年前,为了方便管理(如查情、喂料等)绝大多数规模化猪场对妊娠母猪采取了“限位栏”的饲养方式,从此妊娠母猪失去了自由,它们不得不被限定在一个只有1.3平方米左右的铁/钢制狭小空间里生活,这对于每头均重达200千克的母猪而言其生存境遇是难以想象的。这种“限位栏”方式形似“牢栏”,由于不能自由运动,大多数母猪神情忧郁行为刻板且起卧不适,加之后躯长期处于潮脏环境,致使相当比例的母猪因肢蹄疾患、长期便秘、滞产等因素提前被淘汰。虽然限位栏的问题显见,然而遗憾的是直至今日,仍有相对多数的养猪人依然没有摒弃限位栏。
清泉湾从2008年建场伊始,就将妊娠母猪栏设计成小群(20头左右)饲养的宽松自由型。在舍内为每头母猪设置一个相互隔开的采食槽,以方便母猪采食时互不干扰且能做到定量给料。同时舍内每头母猪占有躺卧空间达到了3.5平方米;舍外设运动场,每头母猪占有4.5平方米空间。这样的设计让母猪自由出入,可以休闲自在地晒太阳并享受自然“空调”。
设计宽体位产床并成功应用
在没有合适的自然/自由产仔系统被广泛应用之前,为防止仔猪被压伤挤亡,目前采用限位产床用于母猪哺乳期是合理的选择。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为了防止母猪掉头转身,产床的上下挡杆宽度往往被设计成0.6米左右,这样的宽度对母猪自身立卧没有问题;但在给仔猪哺乳时,母猪本能的会尽可能侧平卧露出两排乳头以方便仔猪吃奶。而母猪背部至乳头的宽度大都在0.65~0.80米,由于产床底部挡杆限制,母猪哺乳时常有乳头被挤遮而使部分仔猪无法方便找到乳头,同时母猪的背腹部也会受到铁制挡杆挤磨而致皮毛受伤。这样,母仔的身体与生活都受到不利影响。虽然近年来有部分新建猪场开始使用上下调节挡杆的产床,对仔猪吃奶状况有改善,但并没有完全解除母猪侧平卧时背腹受挤的不适。
清泉湾于2008年设计产床时作了大胆的创新改进,重点是将底部挡杆抬升并采用内弯式支杆设计。这样,母猪侧平卧时的实际空间达到0.9米,比普通产床的底部空间增宽了0.3米。这样,母猪躺下哺乳时无任何挤压遮挡,仔猪吃奶方便自如,母仔身体与生活福利双双提升。
生长肥育猪采用生物发酵床
利用约七成的稻谷壳和约三成的原木锯末加耗氧菌种混合而成的生物发酵床(保育猪深度0.5米,肥育猪深度0.8米),经近五年的应用证明,只要人工翻刨防板结管理得当,发酵床系统除了可以在环保上真正实现零排放外,还可大大提升猪只的生活福利。富集的发酵材料可以极大满足猪只的翻拱寻觅习性;比水泥地坪大一倍的躺卧区可以随时休息且无拥挤之感;柔松适温(长期保持20摄氏度左右)的床面提供猪只背腹部舒适的感受,这比让猪只睡到硬的水泥地坪上要舒服许多;良好的舍内空气质量(发酵床采用耗氧菌分解消纳粪尿并产热,极少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等均有利于猪只的正常生长与习性的自然表达。
为妊娠母猪、生长肥育猪设置运动场
为让猪只享受自然阳光与空气并满足其自由玩逗的习性需求,清泉湾为所有的妊娠母猪和生长肥育猪设置了宽敞的运动场,其中每头妊娠母猪占地4.5平方米左右,每头生长肥育猪占地4.0平方米左右。即使在寒冷而有阳光的冬天(零下10摄氏度左右),经观察也有近六成的妊娠母猪选择离开舍内(15摄氏度左右)而到舍外运动场躺卧晒太阳,在其它季节也以躺卧休息为主;生长肥育猪在运动场则以奔跑(时速可达5米/秒)打逗为主,如要躺卧休息大都选择回到舍内发酵床。
在运动场上,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猪只的悠闲自在或活泼精神,这些猪只即使在陌生人面前也不感到害怕并会主动接近,这与一辈子见不到自然阳光舍内圈养的猪只所常常表现出的无神与惊恐怕人是完全不同的。
为母猪和育肥后期猪只提供青饲料
猪的祖先是以野草、树根等食物为主的杂食动物,如果没有玉米、豆粕等精料而只有青料,猪只照样可以生存。然而,现行的集约化养猪,绝大多数只能提供精料而无法提供猪只喜食的青料,猪只的这种天然喜好得不到满足,福利待遇自然大打折扣。
清泉湾(基础母猪550头)在租地建场时,单独租用了100亩农田用于种植紫花苜蓿牧草,保证每头母猪有两分以上的青饲料地。五年多来,每年的四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这里饲养的母猪每天均能享受2千克左右的苜蓿草(肉猪上市前60天也同样享受苜蓿草,每天1千克左右);到了冬春季,农场主则购买优质的苜蓿干草颗粒,在其饲料中添加8%左右(育肥猪后期4%左右),以提供对维护猪只肠道健康十分有益的膳食纤维。
生产实践证明,为猪只常年提供高纤维的青饲料(含干草颗粒)可以使母猪群基本上无便秘症状(有无便秘是衡量母猪健康与否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志),同时母猪活产仔数及泌乳量得到有效改善;对育肥猪而言可以提高肉质品质,使肉品更香滑可口。更重要的是,为猪只提供青饲料可以满足其天然喜好,无疑是提高了其福利待遇水平。
设置专门洗浴房对上产床前母猪进行认真擦洗
为了给产仔创造一个卫生干净的环境,除了对母猪产房空栏后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干燥外,还需对产前一周上产床前的母猪外表进行清洁处理。然而在现实生产中这一关键环节往往被忽略或只进行简单处理,如常见的拿着水龙头(自然水温)对着母猪的蹄腿部进行简单冲洗。由于母猪没有进行全身的认真擦洗,许多可能的病原菌会随母猪带上产床,这给初生仔猪的健康带来重大致病隐患,对初生仔猪福利造成不利影响。
清泉湾为母猪设置了专门的温水洗浴室(水温35~40摄氏度),每次一组洗浴两头母猪,至少有2名员工为之服务。通常情况下,一头母猪脚浴时间5分钟左右,然后走至擦洗栏,全身温水淋浴后进行擦洗(重点是四蹄、后躯、头部等),约15分钟左右擦洗完毕,再用干毛巾擦干全身,最后轻缓赶至产房产床待产。
近五年坚持对母猪进行温水擦洗表明,该举措对减少母猪产床的应激反应(环境改变应激)和提高仔猪成活率(尤其对减少初生仔猪腹泻)均大有助益。同时,通过人与猪的亲密接触,体现了员工对母猪特殊的福利关照,达到人猪亲和之谐境。
安装专利节水装置并设计双饮水系统
猪讨厌地坪潮湿,这谁都知道。然而,造成地坪潮湿的原因约三成源于猪尿,另外约七成是猪只咬饮水器时射漏造成的,这恐怕知者不众且难以引起重视。潮湿的地坪会影响猪只健康(所有猪只喜欢躺卧于干燥干净地坪上),且易导致病原微生物滋生而引起发病率上升。目前,水泥地坪养猪占规模化大多数比例,地坪潮湿现象不仅在南方养猪场普遍存在,北方的冬春季因封闭猪舍也很严重。无疑,地坪潮湿会降低猪只的福利水平。
清泉湾创建人及其合作者自2009年至2010年,连续用了近两年的时间,针对猪只咬饮普通饮水器(含饮水杯、饮水碗等)导致的大量漏水现象(经测试1头45千克的猪一昼夜漏水量不低于7千克,漏水不仅导致圈面潮湿,而且导致地下水资源浪费且带来污水处理与排放的环保压力)展开了认真筛选试验,终于在2011年初研制成功几无漏水且保证饮水卫生的节水盆装置。
专利节水装置在清泉湾农场应用三年多来,呈现出十分理想的节水效果,使猪场日均用水总量下降60%以上,这不仅保证了栏面的干燥环境(发酵床猪只的尿直接在发酵垫料中消化;部分母猪的栏圈地坪污水口采用一定坡度使猪尿及时流出),猪群福利指数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药物
国内农场动物尤其是猪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类药物用于预防疾病的现象比较普遍,养猪环境愈差,愈要依赖药物维持。事实上,在环境上(如减少潮湿、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密度等)稍作改造比依靠在饲料中加药防病要显效得多,遗憾的是一些养猪人没有坚定地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并付诸行动。试想一下,我们人类有谁依靠长期吃抗生素药物来达到防病或维持健康呢?显然没有!那么,为什么对农场动物有如此偏想和行动呢?事实上,让猪只吃药明显降低福利水平并使之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清泉湾自建场五年以来依靠不断改善猪只居养环境来保证猪群健康并获得成功,而对所有的抗生素类药物添加说“不”,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且行得远的。